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學習方法 > 備考攻略:如何應對雅思Part3

備考攻略:如何應對雅思Part3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4K 次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雅思Part3的應對攻略。希望能對備考的同學們帶來幫助~

ing-bottom: 56.25%;">備考攻略:如何應對雅思Part3

  雅思Part3應對策略一

有那麼一句話,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雅思考官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上崗。資深的考官很多情況下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就基本上能根據你的表現給了你一個分數。

所以他們會問些比較“難”的問題,看你能否應對且如何應對。其實考官是看你在沒有什麼準備的情況下, 如何理解問題,分析問題,並恰當的組織語言表達出來, 成功,那就是高分; 失敗,那就是低分。

如果考官在第三部分什麼問題好像都沒問,直接笑嘻嘻的和你說聲“that’s good, see you next time”, 那你基本上還是需要回來再考一次的,因爲考官在前面兩個部分已經很確定的認爲沒太多必要考察第三部分就能認定你的分數了。

所以前面兩個部分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絕對要認真對待。回答過程中做到熟練、自然,處處體現你的語言能力,才能保證你在第三部分幸福地被考官蹂躪。

  雅思Part3應對策略二

有同學問如何準備第三部分的答案?答案很簡單:沒辦法準備。爲什麼?因爲第三部分的題目難就難在每個問題都不再有可以記憶背誦的現成答案了,我們背誦的優勢不再,因爲:

1)雅思考試300多個話題,加上每個話題10—15個問題,近5000個多個問題如何讓人準備?如何記住每個答案而且問哪個就回答哪個?基本上不可能,另外也沒必要。

2)考官很容易通過迅速的轉換話題來打亂你準備的“標準”答案—我聽說的最BT的狀況是考官連續變換話題12次,每次的話題都和前面的話題渾身不搭架, 那可真是讓人崩潰。

3)那到底該怎怎麼辦?其實很簡單,

首先,要提前準備話題故事, 即準備聊天的素材。就像做蛋糕,你總是要有個蛋糕的坯子。舉例說,一個出國留學的話題就能對付至少5個相關的話題。

比如,可能是生日聚會上和已經出國留學的同學聊天內容聊天到出國, 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的變化,也可以是自己人生中的重要的決定, 也可以是a difficult thing you did well,也可以是一次meal you had with others,更可以是一次散步時你和家人或者和同學聊天的經歷, 關鍵看你的重點是什麼, 但前提是你必須有個大致的故事框架,纔有可能自然的完善這個故事。到第三部分, 其實還是這些相關內容,只不過是random shoot。

考官問哪些, 你就說哪些就OK了,核心的備考內容還是一樣的,這樣可以更有效率的準備。

其次,學會分析問題。這個就有點難了。我們中國學生對於有些問題用中文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就很杯具了。

所以,我們從小就適應的坐等老師給正確答案的習慣要徹底改變了,學會思考, 更要學會defend yourself.

再次就是要學會挖坑。大家植樹節的時候都挖過坑,知道不可能一鐵鍬挖個坑, 需要循序漸進,一鍬一鍬的來。這就使得拓展回答更輕鬆。這樣的好處:對你來說easy to talk, 對考官來說 easy to understand。

以剛剛的問題舉例:

wh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young couples in China choosing not to have children?

There could be many reasons for this. Such as no $, no time, no interest.

沒錢-----生孩子養孩子需要很多錢—比如生產、住院、手術、奶粉、尿布等等開銷---有報告和數字做例證---孩子生下來到上小學要花37萬,平均每年6萬,每個月5000----但是年輕夫妻收入不高----夫妻二人月入一萬不算少了----單單養孩子就一半沒了---何況還需要一個人照顧孩子不能上班—如果有房子mortgage要還那就更even worse了等。

有同學們可能會說這樣回答不是很全面啊,其實壓根就不必很全面啊, 你只是回答一個問題而已,又不是讓你提供一份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情報,你要做的回答與分析不必很全面, 但在某個觀點上,需要一定邏輯分析的過程,至少能讓考官能follow你的思維軌跡,而且在其中還能體現你的語言能力, 如果能再有點深度那就更好了。

  雅思Part3應對策略三

1)多在不同社會角色中找差異,比如老年人和青年人,男人女人,城裏人和農村人,中國人與外國人等,例一:婚前同居是好還是壞,我想不必多說, 這些人的想法肯定各有不同, 你要做的事情只是各個描述並發表意見而已。

2)時間和空間的差異, 過去和現在,城市與鄉村,中國與外國等,這方面就有更多的例子了,例如:中國人喜歡的運動,過去你爸媽的時代就是乒乓球,你現在呢?你上班前和工作後的運動肯定也有很多變化,再比如,出國留學。

3)個人感受上的差異,喜歡與厭惡,需要與不需要,崇拜與鄙視,common與rar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