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言學習 > 法語學習 > 北外畢業後曾是外交官的她自我創業

北外畢業後曾是外交官的她自我創業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本文作者楊越欣,轉載自“法語人”微信公衆號(ID : fayuren123),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繫授權。瞭解更多信息,請掃描文末二維碼。

ing-bottom: 99.06%;">北外畢業後曾是外交官的她自我創業

“創業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試錯的過程。這種不確定性會讓某些人害怕,卻會讓另一些人興奮不已”。

劉利就是一個爲創業“興奮不已”的人,對她來說走出舒適圈從來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目前,在巴黎最chic的六區、擁有200多家國際專業團隊的孵化器Paris&CO裏,有一個角落是屬於她在2015年創立的線上購物指南品牌。

90年代從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畢業後,劉利進入商務部(當時還是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工作,並作爲最年輕的外交官被派駐法國。但是她不滿足於安穩重複的公務員生活,在考取巴黎高等商學院(HEC)的MBA後,選擇了辭職。在後來獨立從事諮詢工作以前的很多年裏,她供職於多個法國跨國企業,穿梭於中法兩地,參與多個跨國項目。

做一個線上購物指南的想法,就來源於她曾經的諮詢工作經歷。從幫助法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到後來擴展中國人在歐洲消費的市場,中國人在法國——尤其是年輕的自由行遊客在巴黎——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引起了劉利的興趣。

面對中國人在巴黎有增無減的購物熱情,不滿足於只是“爲他人做嫁衣裳”,即爲法國公司提供商業諮詢意見,這一次劉利選擇投身創業“藍海”,親自上陣。

團隊建立之初當然也得到了一些中法企業家的“love money”支持。一般來說,天使投資人“一半投你的項目,一半投你人”,所以這也主要得益於劉利多年在巴黎生活、工作積累的人脈資源。同時,相對於剛走出校園的年輕創業者來說,豐富的職場經驗、對法國商業環境的熟悉和積累的社會資源也是劉利的優勢。

要做好網上購物指南,就不免要熟悉和了解90後的觀念與消費習慣,所以劉利也有意識在團隊中吸收新鮮血液,做到“老中青結合”。團隊中除劉利和主編外,其他同事都是仍在讀書的90後。談到如何與這些90後溝通共事,劉利變得興奮起來。她坦言,這是她的“daily challenge”,也是創業以來最大的挑戰之一。看得出對於團隊建設,劉利琢磨了很多,也在不斷實踐和反思。

“我一再和團隊說,在初創公司一定要有想法,沒有想法的人不適合在初創企業工作,因爲創業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試錯的過程。這種不確定性會讓某些人害怕,卻會讓另一些人興奮不已。”

所以劉利很強調團隊在工作中的精氣神,“就是法國人說的那種niaque(勁)”,能夠讓同事們對項目有信心,把項目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在劉利看來,這種強烈的意願是激發潛力的前提,和把事情“做追到底”的動力。

“來初創企業做實習的同學,肯定不是衝錢來的,而是想學東西。別的不能給你,這個我能給你。我很少說不要這麼做、要那麼做,而是告訴同事爲什麼要這麼做,告訴你後面的原因。以後遇到新的情況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作爲團隊中年齡最大,經驗最豐富的leader,劉利用心地扮演着職場老師的角色。

“你不跟我幹一輩子,但做事情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你可以用一輩子。通過在這兒做實習,教會團隊裏的同學怎麼做事情、怎麼處理解決問題,和後面的邏輯,是職場的基本訓練”。

即使如此,劉利覺得法國仍然是適合創業的國度,比如在政府提供的孵化器裏就可以接觸到很多其他法國企業。對於在法國創業的中國人,問題在於如何接觸到並學會利用這些資源。劉利也建議創業者,不要侷限在中國人自己的圈子裏,否則就隔絕了法國本土商業環境的許多便利。最好“既要有中國,也要有法國本地的社交網絡,才能及時獲取信息和反映夠遊刃有餘”。

“跨國”既是中國創業者在法國的挑戰,也是法國人不可替代的身份優勢。

法語專業出身,從政府外派、就職跨國企業,到自由職業,再到創業,劉利實現了一個職場女性的多次“轉身”。而現在爲自己創立的品牌堅持努力,把想法變成一個具體的項目,對她而言是最好的狀態,這也是每個在法國的中國創業者所追求的。

想系統學好法語的同學,可以參加滬江網校的零基礎到B2直達法語課程
戳這裏去試聽>>

聲明:滬江網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發現本網站發佈的信息包含有侵犯其著作權的鏈接內容時,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做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