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言學習 > 俄語學習 > 學習乾貨: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兩個托爾斯泰

學習乾貨: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兩個托爾斯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俄國文學史上有兩個托爾斯泰,即老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和小托爾斯泰,阿列克謝·托爾斯泰。大多數同學可能更瞭解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但是其實阿·托爾斯泰也是俄羅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作家,地位毫不遜於前者,關於他的作品也是專八和考研中的熱點,今天小編就帶你瞭解一下這兩位大作家生平。

ing-bottom: 100%;">學習乾貨: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兩個托爾斯泰

阿·托爾斯泰,蘇聯作家(1883-1945)。主要作品有《苦難的歷程》、《陰暗的早晨》、《彼得一世》和劇本《伊凡雷帝》。

阿·托爾斯泰是一位跨越了沙俄和蘇聯兩個歷史時期的俄羅斯作家。阿.托爾斯泰善於描繪大規模的羣衆場面,安排複雜的情節結構,塑造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公認是俄羅斯文學的語言大師。


A·H·托爾斯泰,1882年12月29日生於薩馬拉一貴族家庭。1901年入彼得堡工學院,後中途離校,在象徵主義影響下開始文學創作。第一本詩集《抒情詩》(1907),作者自認是“頹廢派”的作品。第二本詩集《藍色河流後面》(1911)和童話集《喜鵲的故事》(1910),表明作者努力擺脫象徵主義的影響,繼承了俄羅斯民間文學和現實主義的傳統。短篇小說集《伏爾加河左岸》(1910)、長篇小說《怪人》(1911)和《跛老爺》(1912),都描寫俄羅斯貴族地主的經濟破產和精神墮落。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以戰地記者身份上前線,到過英國和法國,寫了一些有關戰爭的隨筆、特寫以及小說和戲劇,如短篇小說《美麗的夫人》(1916),和劇本《燕子》(1916)、《魔鬼》(1916)、《苦命的花》(1917)等。這些作品表明他的思想感情開始接近人民。


A·H·托爾斯泰於1918年秋離開祖國,流亡巴黎,1921年又移居柏林。流亡期間對祖國的懷念使他寫出自傳體中篇小說《尼基塔的童年》(1920-1922)。他還寫了後來作爲《苦難的歷程》三部曲第一部的《兩姊妹》(1922)。代表作三部曲《苦難的歷程》的後兩部《一九一八年》(1927-1928)、《陰暗的早晨》(1940-1941)也在這個時期完成。
後來,他還寫了一些著名作品,如《糧食》等。

 

列夫·托爾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爭與和平》等。


1840年入喀山大學。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爲以後在其鉅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真實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勿以暴抗惡”,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莊園試驗失敗的過程。

 

托爾斯泰的心靈辯證法:車爾尼雪夫斯基將托爾斯泰早期創作中獨特的心理描寫手法概括爲心靈辯證法。即作家善於描寫心理過程本身,這一過程的形態和規律,通過人物的心理變化反映人的思想性格變化。心靈辯證法是托爾斯泰對現實主義文學的巨大貢獻,他從來都不是靜止的描寫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終注意人物各種複雜情感的交織以及思想情緒的瞬息萬變,通過人物複雜的矛盾心理來全程反映人的變化和社會的衝突。這一手法特別適用於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在心裏描繪中,他還創造了與作品藝術構思相應的豐富多樣的描寫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