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範文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風俗文化是經濟基礎的反映,風俗文化是原始宗教、禮法的上源等觀點,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他們重禮儀,知常理,在處理事情和工作中,善於爲他人着想。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範文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篇1

淺談英國人的風俗習慣

摘要: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他們重禮儀,知常理,在處理事情和工作中,善於爲他人着想。英國人事業心責任感極強。反應機智靈敏,處理問題很靈活。本文將簡要對英國人的風俗習慣進行論述。

關鍵詞:英國;風俗;習慣;尊重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首都是倫敦。倫敦以霧大聞名於世,經常是連續多日濃霧不退,距離兩三米以外就什麼都看不清了,因此倫敦被稱爲“霧都”。英國的地理位置處於歐洲的西部,面積約爲二十五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千萬,其中英格蘭人佔絕大部分。英國在世界上是最早開始進行工業化發展的國家,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技術水平高,在世界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中佔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英國是世界第四貿易大國,它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也是經濟發展較早的國家之一。

英國人重禮儀,知常理。懂得理解人、幫助人、體諒人。在處理事情和工作中,善於爲他人着想,儘自己做大的努力把事情辦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給對方,頗具紳士風度。英國人事業心責任感極強。有鑽研的精神,只要認準了一個目標,確定了方向,就會不惜付出一切,把它做好,力求完美。在與人交往中,英國人很平易近人,容易接觸,與朋友初次見面行握手禮,不隨便擁抱接吻等,注重端莊得體。英國人與人相處懂得推己及人,反應機智靈敏,處理問題很靈活。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

如果你有幸被英國朋友邀請至家中做客,若僅是以愉快爲目的的邀請,進行交往聚會,那麼你若提前到主人家就是不禮貌的行爲了,因爲主人一旦沒有準備充分,你提前的到來會讓主人感到尷尬不快,會讓他很難堪,所以大約晚到十分鐘左右,不超過半小時是最好的。聚會結束後不要在主人家坐的太晚,晚餐結束以後稍作聊天,大約一小時之後,或者在晚上十點至十一點之間離開是最佳的,這樣不會影響主人的休息,又顯得有禮貌。

英國人的邀請招待客人的方式主要分爲宴會和茶會兩種。茶會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用餐過程中,英國人不會像中國人一樣熱情的勸客人喝酒盡興的,他們很尊重客人的選擇,隨興趣選擇就好。如果沒有喝酒的意願在主人給你斟酒時你只需用手遮住杯口就好,絕不會勉強。當然,英國人大多數是對酒情有獨鍾的,畢竟英國也是個擁有着豐富酒文化的大國。

英國人習慣食用燒烤、煎炸類的食物,但是卻又喜歡清淡的口味。對肉類和海鮮以及蔬菜類食物都有獨到的烹飪方式。英國人對牛肉很是喜愛,特別是烤牛肉再加上新鮮的蔬菜,撒上少許的芥末醬或者奶油等精選的作料,香噴噴、油膩膩,咬上一口外酥裏嫩,實屬英國人的最愛。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天之計在於晨”,早晨的心情狀態等影響着一天的精神狀態。同樣,英國人也很注重清晨的美好時光。特別是早餐的準備上更是細心周到,講究豐富的營養,他們的早餐多以燻肉、麪包、果醬、果汁、雞蛋、燕麥粥、炸蘑菇、煎肉腸、咖啡、茶等爲主。早餐美味豐盛,精神百倍地開始新一天的工作。英國人的午餐卻很簡單,大約在中午一點左右,一般都是在單位或外面簡單完成的。習慣早晨在家做好三明治帶到單位中午食用,十幾分鍾就解決,繼續投入工作。下午四五點鐘是下午茶時間,下午茶主要包括茶飲和各種小點心,例如蛋糕、餅乾、三明治等,是多年來英國人一直保留下來的傳統習慣。英國人最重視晚餐,一般稱爲正餐或者大餐。大餐選擇的時間較晚,食物較爲豐盛,主要以肉類和菜品爲主,持續的時間較長。

在與英國人用餐時還須注意的是英國人在進餐的過程中不喜歡戴帽子、不喜歡用手肘支在餐桌子上、嘴裏邊吃東西邊說話、大聲的打嗝等都是極爲不禮貌的行爲,所以在英國生活了解餐桌禮儀還是很關鍵的。

英國人很注重外表舉止形象,社會交往方面禮貌端莊。英國人總會給人一種高雅、端莊、矜持的感覺。他們不習慣主動與人接近或接觸,不習慣激動的感情外露,即使心情很不好有傷心事,但是他們也不會表現出來。他們總是很謙虛謹慎,能夠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

社會交往中,英國人第一次見面行握手禮,言語客氣。不論身份、地位、職業、貧賤、都以禮相待;請求別人幫忙時,態度不強硬不蠻橫,講究委婉真誠,請求幫助;英國人尊重婦女,凡事女士爲先,無論是在路上行走、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車、商場乘坐電梯等男人們都很紳士的請女士先來,漫於在街頭,男人也要走在外側女人則走在內側,做好隨時保護女人的準備,當然也很少有人在大街上散步時手拉手,因爲他們很注重言談舉止;英國人習慣“以貌取人”,他們很講究服裝打扮,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選擇不同的服飾,佩戴不同的首飾。對於男子來說三件套的西裝,打上整齊的領帶,筆直的西褲是英國的傳統服飾風格。在英國,無論男女只要一外出,精心穿戴一番已經是一種習慣。

英國人在社會交往、談生意的過程中,態度嚴謹認真。在商討一件事的過程中他們不隨意的點頭或讚許,只有經過深思熟慮後,同意對方的觀點或者向對方表示祝賀時,纔會宣佈最終的決定或與對方握手。在談生意中,他們一般不邀請對方早餐談工作,午餐又很簡單顯得不雅,所以晚餐時間是職場人羣談生意最好的選擇。因此重大的活動內容都集中在晚餐,也就是正餐時進行。赴宴時,隨手帶上一束鮮花作爲禮物最好不過了。當然,菊花和百合花在某種意義上講都有死亡的涵義,所以不宜隨便送人,其他花就都沒有問題了,一定會得到主人的喜愛。

英國人崇尚簡樸,摒棄鋪張浪費。無論是在飲食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以簡單樸素爲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兩位朋友到家中做客,他們以茶相待,在泡茶煮水時,他們肯定只煮兩份水,不會多煮一點水,因爲他們討厭浪費的行爲。英國人熱衷於飲茶,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喝茶,每天清晨以茶開始,夜晚以茶結束,特別是濃郁的紅茶更是英國人的最愛,有時還在茶品中添加一些牛奶,味道香濃純正,醇香可口。英國是一個飲茶大國,英國人每天的飲茶次數絕不低於六次,令人歎爲觀止。

當然在與英國人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忌諱:
  第一、不能插隊。英國人注重良好的生活習慣,講文明懂禮貌,先來後到,有序排隊是英國人的傳統習慣。無論是上公交車、還是乘坐火車、點餐吃飯、購物等等他們都井然有序的排隊進行。加塞是英國人極爲厭惡的一種行爲。

第二、不要講價。在英國買東西人們最討厭的就是討價還價,覺得砍價的行爲很讓人難堪,沒有臉面。在選購的過程中如果這件商品你認爲值就買下,不值也沒有必要多費言語。果斷乾脆爲好。

第三、詢問女士的年齡。每一個人都想永遠年輕漂亮,害怕老去。英國的女士更是如此,他們視自己的年齡爲私人祕密。詢問女士的年齡是英國女士極爲反感的問題,他會認爲你很沒有涵養沒有禮貌,所以說,對於中年的婦女,如果你誇她一句:“你真年輕!”她是再開心不過的了!當然,在英國,男人的收入問題、婚喪問題、職業以及宗教問題都屬於個人的私事,日常交際中都不易隨便談論。

英國人還討厭“13”這個數字,認爲它是一個不吉祥的數字,所以日常生活中都儘量避開它;英國的交通規則和中國也有所不同,它們是靠左行駛,經常多霧,交通行駛一定多加小心;英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很優越,一切病人都免除醫療費,即使是來英國的遊客有醫療需要的話都可享受免費的待遇。

在英國每年的七月、八月、聖誕節和復活節,屬於長假期,商務活動明顯減少。大多數的商務人士都會休假。所以不方便開展商務活動,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士儘量不要在這兩個時間段來英國從商,容易徒勞無獲;英國人爲了避免賄賂等敏感問題,在接收禮物時,拒絕較大較貴重的物品,從政清廉;英國人很守時,很有時間觀念。在商務活動中,要提前預約,不得遲到早退;工商界人,從商嚴謹認真,不易受感情左右,公事公辦,不輕易做出決定,看重沉着穩重的舉止言談。

如果你去英國旅遊,見到英國人不要輕易的問對方:“您吃飯了嗎?”“最近心情怎麼樣?”“你要去哪裏啊?”等問題,因爲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生活習慣,這些問題也許在中國看來很普遍很熱情,但是在英國人眼中,這些問題卻是很隱私很不禮貌的。所以說,要尊重對方的習慣,談論一下天氣狀況“今天天氣很不錯啊!”是很友好和明朗的話題。

在英國旅遊要時刻警惕,英國的交通規則是左側通行,一定要遵守紀律,嚴於律己,排隊有序,過馬路行車千萬不要粗心大意,安全第一。

英國人講究消費的禮節。在餐館用餐、賓館入住、外出打車等,一般都要按照正常付費的百分之十,給予服務生相應的小費,有時在主人家做客,根據情況而異,都要付給家中傭人一些相應的小費。當然,有時公共場所會把小費列入到賬單中,那樣就不必再另付小費了。

英國的風俗禮儀講究很是豐富多彩。通過以上我們對英國人的風俗習慣的瞭解來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深深地影響着英國人的生活軌跡,一代一代傳承至今。英國人的樸實簡單、彬彬有禮也充分的體現了英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不屈不撓的英格蘭人作爲英國的主體民族,其民族性格對英國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英格蘭人性格具有務實、重視傳統、尊重個人自由的鮮明特點。這些獨具的特色,推動了英國創新精神的延續和發展。英國所以能夠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裏保持着自己的優勢不受侵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英國人的創新精神。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簡單而高雅。其實我們在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在學習這種語言的本身,我們更是在學習這門語言的文化。也可以說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首先要從這門語言的文化學起。既要學習文化中的語言,也要掌握語言中的文化。

參考文獻:

[1]阿建.英國一瞥[J].初中生,2005,(7).

[2]陳平潤.英國見聞[J].八桂僑刊,1994,(2).

[3]路峻遠.在英國辦事要有耐心[J].神州學人,2004,(3).

[4]傑克.不列顛性格[J].教書育人,2004,(5).

[5]志明.吃在英國[J].少年文摘,2005,(2).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篇2

淺談英國騎士文化

【摘 要】騎士是中世紀的傳奇,國內外對騎士制度的研究也從未中止過。而國內學者主要將騎士制度視爲整個歐洲共有的軍事文化現象,並對之進行了宏觀方面的研究,對單個國家的騎士制度進行的探討很少。文章將英國的騎士制度作爲一個整體,對騎士的產生、英國騎士的特點、騎士制度在英國的表現和演變以及騎士文學進行了條理清晰的闡述和對比分析。

【關鍵詞】英國;騎士制度;騎士文學

相信看過第70屆奧斯卡金獎影片《泰坦尼克號》(Titanic)的人在感動于傑克(Jack)和羅絲(Rose)偉大浪漫愛情故事之餘,一定不會忘記那些將生的希望讓給婦女和兒童的英國紳士們及在危難時刻依然泰然自若地奏響靈魂安定曲的樂手們。“不惜犧牲生命來保護婦孺、弱小”的信念已成爲英國人爲人處事不言而喻的指導原則,那麼他們這種給人心靈以震撼的翩翩 “紳士風度”從何而來?我們自然會將目光投向英國的歷史。穿越時光的隧道回溯過去,我們可以從中世紀英國的騎士制度中找到答案,可以說沒有昔日的騎士制度就沒有今日的紳士風度。

騎士制度不是英國本土的產物,法蘭克王國纔是它的祖籍地。騎士制度從法蘭傳入英國後就在本地紮根、開花、結果,並結合本土的特色產生了一些區別於法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特徵。

一、騎士的產生和冊封

約從公元5世紀到15世紀,這1000年被稱爲歐洲中世紀,當時歐洲大陸封建割據,領地之間經常發生爭奪戰。在中世紀的歐洲戰場上,出現了橫刀躍馬的騎兵,他們馳騁於戰場,英勇奮戰,在一些戰役中充當主力。騎兵在歐洲戰場的作爲直接促使了以專門從事作戰爲職業的騎士階層的誕生。中世紀本來是一個非常枯燥乏味的時代,但是因爲衆多騎士的活躍,平添了很多浪漫主義與英雄色彩,這也爲西方文學家以及後來的好萊塢導演提供了無數可以混飯吃的素材。

騎士頭銜類似現在的學位,只有受完初、中、高各級教育並且成績合格者,才能冊封騎士。在英國,騎士們必須從小在大貴族家裏經過嚴格的學習與訓練,經歷侍童和扈從兩個階段,侍童階段相當小學,主要乾點雜活,跟着貴夫人及其女兒學習騎士禮儀與文化知識,以及唱歌、樂器等藝術科目。到了扈從階段,就與中國古代教育的“六藝”很相似,騎士必須學習“騎士七技”,即騎術、游泳、投槍、劍術、狩獵、吟詩、弈棋等,總之是要文明其頭腦,野蠻其體格。到21歲之後,就可以被冊封爲騎士了。冊封儀式非常隆重而複雜,需要齋戒、沐浴、懺悔、祈禱、穿戴鎧甲頭盔、授劍等等,並且花費也比較大,後來由單個冊封變成多人集體冊封,類似現在的集體婚禮,這樣更熱鬧也更經濟一些。

二、英國騎士制度的特點

英國的騎士制度來源於法國,騎士制度的演變深受法國的影響,因此英國和法國的騎士制度在很多方面都顯示了相同的特性。但英國的騎士制度又不完全等同於法國或者其他歐洲國家的騎士制度,它還存在自己的特徵,正是這些不同給中世紀英國帶來了戰爭的勝利和獨特的文化。

(一)騎士直接效忠國王

與法國的騎士制度一樣,英國的騎士制度也是建立在封建制度的基石之上的。但不同的是,在當時的法國,國王對王國的土地的所有權近似一種名義。在法國,每一級的封臣只向自己的直接封主宣誓效忠,威廉深刻認識到法國原來的制度不足以鞏固他在英國的統治,於是他採取了三項措施來加強王權。一是1086年他派專員對各地各級封臣的地產佔有和收入情況進行了嚴格的調查,編訂《土地調查清冊》。從經濟上對騎士進行嚴格監控。二是威廉同年在索爾茲伯裏召開效忠宣誓大會,要求英國所有領有土地的封主對他行臣服禮、宣誓效忠。三是原盎格魯一撒克遜軍隊裏的主力民兵被威廉加以重組和利用。從威廉起,這種直接控制騎士的傳統得以繼承和延續。私戰在強大的王權下得到遏制,也成爲了英國區別於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一大特色。

(二)盾牌錢的實施和騎士軍事職能的轉化

12世紀初開始,一種以錢代役的盾牌錢(shield money)制度在英國出現,騎士兵役義務也開始轉化,這構成了英國騎士制度的第二個特徵。早在威廉二世統治時期(William II,1056--1100,1087--1100年),免服兵役稅,即盾牌錢就開始在英國實施了。盾牌錢在英國出現,一方面引起英國軍隊內部結構、組織關係和作戰方式的變化而使英國在戰爭中多次獲得優勢,屢戰屢勝;另一方面,它對騎士階層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盾牌錢制度實施後,英國國王大量使用僱傭軍,步兵和弓箭手成爲英國軍隊的主力。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用這種由僱傭軍和騎兵共同組成的混合編排軍隊對抗法國傳統的騎兵陣容,取得了光輝的勝利。

三、騎士精神向紳士風度的轉化

隨着騎士軍事職能的轉換,雖然騎士階層不再有軍務的紛擾,但同時也失去了來自戰爭的額外收入。14世紀末發起的圈地運動和亨利八世(HenryⅧ, 1509―1547)時期進行的宗教改革所引發的地產轉移使當時投身於土地投資的騎士、一些城市富裕的律師、商人及富裕的自耕農獲利豐厚。由於有着共同的經濟目標,這些人的社會屬性逐漸接近,政治上也逐步靠攏,於是慢慢地形成了一個嶄新的鄉紳階層。

騎士的思想和行爲方式會影響到鄉紳階層的其他成員,其具體表現就是整個鄉紳階層在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極力模仿上流社會。他們一方面將這種向上模仿所得到的貴族騎士的價值觀向市民社會推廣傳播,一方面也用自身形成的資本主義倫理價值觀向上層社會施加影響。在英國社會中不斷上升的中間階層作爲一種文化載體,在客觀上促進了英國騎士精神與資本主義倫理精神的交匯融合,從而創造出了獨具英國特色的紳士風度。

四、騎士文學

文學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況和理想,同時它又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來引導和塑造人們的思想觀念。騎士文學產生於十一到十三世紀。由於騎士制度的確立、騎士階層社會地位的提高,產生了他們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準則。他們突破__的出世觀念和禁慾主義,要求現世享樂,嚮往世俗的愛情,追求個人英雄主義的騎士榮譽和俠義的扶弱除強的騎士精神以及溫雅知禮的騎士風度等。騎士文學就是這種精神特徵的集中反映。


猜你喜歡:

1.英國文化論文

2.英國紳士文化論文

3.英國禮儀文化論文

4.關於英國文化的論文

5.英國文化概況論文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英國文化論文”  英國文化論文篇1

淺談茶文化中英國文化向上的價值取向

摘要:茶文化,作爲一種文化物質形態,它有其自身的融會性和傳播性。通過茶文化我們也可以探尋許多更加廣闊的文化領域,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取向也可以從中窺探。英國,作爲一個歷史、文化都十分悠久的國家,與其他的歐美國家有本質性區別。它不僅有博大且厚重的文學沿襲,在茶這一文化領域上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承和文化內涵。本文就從茶文化這一領域來縱觀整個英國向上的文化價值取向。以英國茶文化的源流以及其在英國的發展爲切入點,着重論述了茶文化中體現的英國文化向上價值取向,並最後分析了向上的文化價值取向對英國文化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茶文化;英國文化;價值取向

從古至今,英國這個民族就有自己文化傳統,重視禮儀,崇尚高貴,雍容華貴的氣質相比於其他的歐美國家就顯得要濃正、渾厚得多。其有深厚的文化沉澱和久遠的歷史積累,且造就了英吉利民族與生俱來的自信和氣度。一般而言,一提到茶,或者是茶文化,第一反應都會想到中國。毋庸置疑,中國是世界茶文化的源頭和鼻祖,其茶葉歷史悠久,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但事實上英國卻是將茶文化演繹得最爲優雅的國度,並且逐漸形成了一種向上的價值取向,從茶文化爲入口,我們可以對英國的文化價值取向進行深探。英國的茶文化是何時從中國傳播到英國,而又是經過怎樣的變化才形成英國自己的茶文化傳統?

1英國茶文化的源頭及其在英國的發展

茶起源於中國,而英國的茶最早也是從中國傳入。1657年,英國從中國引入茶,從此英國便開始有了茶,而茶也正是登上了英國飲品的大舞臺,併爲英國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拉開了序幕。因爲英國沒有原產的茶,在中國茶葉傳入英國後,茶葉就變成了一種十分珍貴的飲品,只有皇室或者是貴族纔有資格享用茶。在茶傳入英國期間,很多人對於茶葉在英國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葡萄牙的皇室公主嫁給英國王子查理二世之後,對於從中國傳來的茶文化非常的熱衷和喜愛。她不僅酷愛飲茶,同時對於飲茶的茶具也是十分的考究。她自己私藏了許多珍貴的茶葉,費勁心思收集茶葉和茶具,甚至不惜漂洋過海,訪問萬里之遠的中國,遍尋名貴的茶葉和獨特的茶器,這在英國的皇家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此外,她不光自己飲茶,享受茶文化帶來的獨特趣味,而且她還大肆宣揚飲用茶的好處和自己在喝茶過程中所體驗到的身心益處。同時也極力向社會各界宣傳茶的養身功效,既可以延緩衰老,也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可想而知,連王妃都如此推崇備至的茶,甚至將茶作爲日常必備飲品,而看到王妃在飲用它時所獲得的諸多好處,那麼無論是皇室裏的成員,還是各個貴族層面都會掀起一股名人效應。都會爭相追捧,所以茶文化就得到了相當顯著和極爲迅速的發展和傳播。事實上,除了皇室的查理二世的王妃對茶如此推崇之外,還有一位偉大的女性也爲英國的茶文化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那就是公爵夫人安娜瑪利亞,她時常邀請貴族圈層的夫人小姐一起在下午時分去參加她設的小型宴會,在宴會中主要以茶爲主,貴族的婦人之間還可以一邊喝茶一邊休閒的聊天,討論自己的生活,非常舒適愜意。

從此便慢慢的有了這個下午飲茶的傳統和習俗,在英國的貴族圈子,女性漸漸的將這個習俗定位成一個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所以經過不斷的沿襲和發展,聞名世界的“下午茶”便開始了,由此從英國到世界的許多國家就開始有了下午茶的這一習俗和愛好,這就是茶在英國的起源。在茶傳入英國的初期,茶的飲用人羣還只是在皇室和貴族這一領域。因爲英國所飲用的茶只是從國外進口,英國沒有原生的茶樹,直到英國人在印度發現了茶樹,這一發現直接引發了茶文化在全國大範圍內的飲茶熱潮。

2茶文化中體現的英國文化向上價值取向

英國人在印度發現的紅茶樹後,茶文化在英國得到迅速的傳播和發展。同中國全民飲茶的方式不同,在英國,飲茶文化並不是全民範圍內的一種平民生活方式,而是在貴族中最受歡迎的一種生活方式。英國人偏好的茶葉種類並非中國傳統的綠茶。事實上,英國人普遍喜好飲用紅茶,同時也對奶茶情有獨鍾。由於綠茶的味道比較清淡,這與英國人的口味不符合。

紅茶的味道相對於綠茶就十分的濃郁,比較符合英國人的口味。就傳統而言,在英國的茶文化中,皇室、貴族階級以及平民百姓皆有喝茶的習慣。最開始,飲茶文化只是在皇室和貴族的生活圈子中較爲盛行,由於貴族大肆地宣揚飲茶的好處,飲茶文化在英國也漸漸成爲上層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民衆也因此大力追捧茶文化,進而在英國社會中引發了飲茶熱潮,茶文化成爲了一種較爲時尚的文化元素,這在某種意義上就體現了英國文化中的向上價值取向。所謂“向上價值取向”,就是英國民衆普遍的喜歡和熱衷於追捧上層社會的生活習性以及各種風尚,以此來滿足自身的一種價值需求。這種現象在英國較爲常見,而在茶文化這一領域則體現得尤爲明顯。起初,上層貴族或者是皇室中的王妃們飲茶,民衆們也會爭相效仿,並追捧茶文化。

任何一件事,只要是上層貴族們所崇尚和熱衷的,那麼必然會在民衆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名人效應”尚且如此,更何況“皇室效應”。這也體現了民衆對於強權或者是霸權統治的迷戀,對於皇室文化的盲目崇拜。飲茶這一新習俗,興起於皇室貴族,並逐漸在民間廣爲流傳,民衆通過沿襲皇室傳統來顯示自己對於上層社會以及貴族生活的認同與嚮往,從而導致文化向上的價值取向逐漸演變爲英國國民的文化意識常態。英國的女性喜歡模仿研究女王和王妃的穿衣風格與生活習慣,比如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用什麼樣的包包,留什麼樣的髮型,都會受到民衆特別的留意和關注,並且很快就會在貴族婦人或者是小姐之中流傳開來。也就是說,在貴族圈層所流行的事物會被民衆所效仿,從皇室到貴族,再從貴族到平民,這樣向上的價值取向已經成爲一種傳統又普遍的文化價值觀。這種向上的文化價值取向,間接導致了皇室或者貴族圈層對其更加專制的領導和統治。

3向上的文化價值取向對英國文化產生的影響

異常熱衷於向統治者學習,嚮往於上層文化、追捧於貴族生活體現了民衆對於皇室權威或者貴族統治的膜拜之情,這是一種對於地位權勢以及霸權統治的極端崇拜。十九世紀,工業文明席捲整個英國,英國工業空前的強盛,簡而言之,英國的經濟得到迅猛的發展,資產階級迅速崛起,皇室力量卻因此而削弱,其影響力和權威性也大不如從前。而自英國的政權正式確定爲君主立憲制後,英國王室存在只是作爲一個象徵英國國家的標誌,其權力已經名存實亡,但是英國的民衆對於皇室依舊是充滿尊重和敬仰。畢竟英國的皇室作爲一個象徵,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英國的傳統文化,代表了英國的人文精神。英國經歷漫長的歷史所演變而來的文化內涵都在英國古老的皇室文化中得以孕育而生。

所以英國向上的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英國民衆對於本民族文化的信仰,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傳承着本土民族文化。通過不斷地接近上層貴族,體味其文化意蘊,定位文化價值取向,展現的是英國整個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飲茶文化中折射出來的文化向上的價值取向,也會帶來一些弊端和文化陋習。在已經越來越衰弱、醜聞越來越多、各種噱頭越來越多的英國皇室,民衆依舊對他們還持以一種崇敬和愛戴。英國的財政除了用於國民的基本花費之外,還要動用一筆非常龐大的數額去供養一個奢華的皇室。但是,民衆對它依舊報以最大的熱忱,將其當作神一般的信奉。例如,皇室成員舉行婚禮會引發全民熱潮,會造成各種擁堵,會引發全民的關注。

再如,王妃生了公主或者是王子,那麼這一天在英國必然會普天同慶。這樣一種盲目向上的文化價值,會導致民衆整日沉溺於皇權政治和霸權地位,而造成其對一些真正的平民化的文化感受的缺失。一味的專注於上層文化的風尚,缺乏對自身生活的關注和發現。一味地以所謂的統治階層爲風向標,學習和模仿,這些領域的文化生活,會造就一種文化多元性的流失和蛻變。無論何時對於生活我們都應該是最有感悟的人,對一些美好的、有價值的東西也應該去探索,從生活本身去發現。如果只是一味地文化向上,那麼文化就會變得單一而民衆也會整日都沉溺於模仿追風之中,對於上層生活的追捧進而失去自我。英國文化中向上的價值取向,已經成爲沿襲的傳統,當然,它有它獨特且傳統的美麗,但也有其存在的現實弊端。

4結語

本文以茶文化爲視角,從茶文化在英國的出現、發展以及傳播爲切入口,對英國文化向上的價值取向進行了深入分析。英國的文化向上的價值取向,是英國民衆從久遠的時代就開始沿襲的。很顯然,這種價值取向體現了英國民衆對於文化象徵的傳統貴族式生活的嚮往和憧憬,同時也表達了對其特有的皇室文化的尊重;這種文化向上的價值取向也體現出了對霸權文化和統治政權的熱烈追捧,這事實上會影響到社會文化發展的軌跡,原因在於,過分追逐文化向上的價值取向,必然會造成社會文化的單一性。

參考文獻

[1]閻照祥.英國階級屬性等級的演變[J].史學月刊,2005(5):91-98.

[2]馬曉俐.茶的多維魅力———英國茶文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8.

[3]陳彬藩,餘悅,關博文.中國茶文化經典[M].光明日報出版社,北京.1998:42-48.

[4]樂素娜.中國茶文化在東西交流中的影響———以英國茶文化爲例[J].茶葉,2011,37(2):121-122.

[5]包婉玉.中英茶文化的內涵———從物質、精神、語言三個層面來看茶文化的內涵[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3(25):192-192.

  英國文化論文篇2

試談英國的“帽子文化”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帽子與英國文化的緊密關係。英國的帽子文化是他們獨特的天氣、社會階級性、紳士文化,民族性格綜合的產物。與此同時,“帽子”也深入英語語言中。

關鍵詞:帽子;帽子文化;帽子與文化

一、帽子在英國

說到這個世界上最愛帽子的國家非英國莫屬。

在英國已經有百年曆史的皇家馬會,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爲英國人的“帽子盛會”,在那一天,上至皇室成員,下至普通百姓,人們都要展示自己最絢麗的帽子。在那一天,帽子喧賓奪主,使得皇家馬會變成“帽子盛會”。

在英國的各大商場,買帽子的櫃檯也是人們最愛光顧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帽子,有的甚至很誇張很華麗,罩着輕紗的,插着羽毛的…同是也出現了很多的“帽匠”,手工製作的和定製帽子的小作坊更是隨處可見,其中很多帽子製作點都是歷史小店,其中歷史最長的小店有着近200年的歷史。

在英國,更有專門的帽子博物館。在倫敦的國家帽子博物館久享盛名,不僅收藏每年,在皇家賽馬會上最具創意稀奇引聖的帽子, 裏面還陳列着百年前名人戴過的禮帽 (魯仲連)。

二、帽子與英國社會文化因素

在英國,帽子已不再是簡單的服飾和裝飾品,它早已和英國的天氣,歷史,社會文化,民族特性融爲一體。

1. 天氣

帽子在英國的流行,一部分原因是英國特殊的氣候。英國是島國,天氣變化莫測,相對於雨傘而言,帽子更方便,天晴時,帽子還可以遮擋紫外線,天冷時,帽子可以用來保暖。因此帽子也是英國特殊天氣的一個產物。

2. 帽子與紳士風度

英國男子是以“ 紳士風度”而著稱於世的, 標準的英國紳士的樣子應該是“西裝革履, 頭戴禮帽, 手握文明棍, 外表體面, 談吐不凡, 彬彬有禮”。(張文)。英國的帽子似乎已成爲“紳士精神”的載體和工具之一。英國的女士的帽子各式各樣, 男帽則千篇一律。最典型的男帽爲“波樂帽” 。“波樂帽”是英國男子社會地位的象徵(邢馳鴻)。如果有誰戴一頂又黑又新直挺挺的“波樂帽”, 就會被人瞧得起,相反,戴一頂舊的,就會被別人瞧不起,男士去拜訪朋友,進屋後一定要先摘下帽子。在街上遇到熟人的時候,女士只要對熟人點頭微笑或打個招呼便可,但男士要行脫帽禮以示尊敬。

3. 帽子與權利象徵

在伊利莎白二世登基以來的50年裏,她已經帶過大約5000頂帽子。據英國王室的傳記作家羅伯特.蘭斯稱,女王的帽子不僅是時裝配飾, 他說:“對一名君主來說,帽子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這樣說,當她(女王)戴着帽子的時候,她戴的是某種王冠的替代品,帽子在這時已不僅僅是個裝飾,二世代表一種威嚴。”

老布什和夫人曾出訪英國,布什夫人的衣着就被當地媒體一致非議,原因是“帽檐寬了一點兒”。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夫人也曾因爲到英國造訪時戴了“大帽子”遭到英國媒體冷嘲熱諷。由此可見,英國人賦予帽子的“權利”,外人都難以理解。

英國議會有一項規定,議員不得戴帽子進入議會廳,而在發言的時候必須帶上帽子,因此在發言的講臺上有一頂公用的帽子,上去講話人必須帶上這頂帽子,沒有拿到帽子就沒有發言權。 對於上臺講話人而言,那頂帽子是他那一刻權威的象徵。

4. 謹慎嚴謹的民族特性

英國人對於不同場合帽子的佩戴有諸多講究。在一般社交場合,應選擇材質高檔、做工考究、裝飾性強的帽子。在室內可以戴無檐帽,出席戶外宴會時可以選擇有帽檐的帽子,出席隆重的場合,如婚禮,就要戴裝飾點綴較多以及材質上乘的帽子;外出旅遊時可以戴休閒隨意的,顏色鮮豔的太陽帽、草帽、運動帽。工作場合可戴與服裝顏色協調,造型簡潔的貝雷帽或小檐禮帽(胡蕙寧)。這反映他們對傳統的認真,重視,對禮節的嚴謹和尊重。什麼樣的場合該戴什麼樣的帽子,絲毫不馬虎,這充分體現了英國人的嚴謹和謹慎的特性。

5. 保守中的個性飛揚

從帽飾發展史來看,帽子風格演變與個性發展的需求有密切關係(張偉強)。英國人被公認爲“保守”, 他們感情不外露,不喜歡與別人交談。其實帽子的傳統英國和歐洲沒有什麼差別,只是英國的善於保存傳統,因此“帽子文化”已變成英國的特殊文化現象。但是帽子給我們展示的也有英國人的另一面,他們的帽子新穎,獨特,甚至是很誇張,但是在英國街頭,戴很奇怪的帽子的人大有人在。

三、帽子與語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所以,與cap /hat 相關的習語也進入英語中。

(1) Set one’s cap at sb. 指女子追求男子。

(2)男士在路上遇見熟人要行脫帽禮,以示尊敬,這一點在英語裏也有反映,例如英語裏 hat in hand 這個成語就是“十分恭敬”的意思。“take one’s hat off to (someone) ” 字面意思就是“對某人脫下自己的帽子”,引申出的意思就是“敬仰某人”。Hats off to somebody 或 raise one’s hat to somebody也指見面時脫帽向別人致敬。遇見熟悉的人也可以 touch one’s hat to sb. 意爲手觸帽邊而表示打招呼。

(3)在英國還有一種帽邊向上捲起的三角帽叫cocked hat。口語中,意爲“推翻, 勝過, 挫敗”。

(4)如果一個人不能節省錢,一有錢就花出去,我們可以用spend the money at the drop of a hat 來表示,at the drop of a hat 是“立即,馬上”的意思。

(5)英語中表達傾囊而出,把所有的錢都花完,可以用pull money out of a hat 來表達。

(6)如果想要表達保守祕密,我們可以用keep it under your hat 來表示。例如:It's a top secret,so keep it under your hat.

(7)Old hat 傳統的、已經過時變得枯燥無聊的東西。

(8)Pass the hat 表示募捐。

帽子是英國天氣,文化觀念,政治觀念,和民族特性的綜合產物。英國的“帽子”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意義遠超過本文所提及的。本文沒有涉及中西文化的帽子文化對比,這是以後研究可以探究的角度。

參考文獻:

[1]胡蕙寧.《英國人是這樣生活》.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2]魯仲連.《貴族之後:英國、西班牙博物館之旅》.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邢馳鴻,張夏.“英國人的帽子與英國人的風情”.《異域風情》

[4]張偉強.“帽子文化研究綜述”. 《赤峯學院學報》

[5]張文.《感受英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1.關於英國文化的論文

2.英國曆史文化的論文

3.英國文化論文

4.英國禮儀文化論文

5.英國文化概況論文

6.英國文化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