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學習方法 > 提高英語聽力的攻略

提高英語聽力的攻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49K 次

提高英語聽力的過程中,勢必需要實踐並掌握英語聽力的提高方法。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提高英語聽力的攻略,供大家參閱!

提高英語聽力的攻略
  提高英語聽力的攻略:名師告訴你提高英語聽力的4個技巧

英語聽力既是考察學生髮音的準確率以及詞彙量的掌握情況的可靠辦法,同時也是考察學生們的閱讀、理解、邏輯思維和心裏承受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這裏高級講師Monica老師講解提高聽力的四個關鍵技巧。

第一:預先瀏覽全題,調整心理

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理,在聽錄音前要先看大小題目要求,問題與選項,提前做到心中有底。在看的時候儘量要對文章內的試題和答案進行預測。因爲錄音有不可重複性,所以同學們要集中精神,認真的聽。特別注意的是要抓住聽力試音的機會,讓自己全身心的進入狀態。

第二:初聽文意,速記關鍵詞

在初次聽錄音時,同學們應將最大努力放在理解文章大意上,切不可將注意力放在個別聽不懂的詞句上。最重要的是要聽清、聽懂句首。根據經驗來說,一篇文章的首句是要概括了全文的核心內容,聽懂這一句,預示着對全文都有一點的瞭解。

若是聽到選題中的信息出現在了句中,也不要輕易的下結論,或許它只是迷惑你的,下文中的結論會將它推翻。

在這個時候,同學們可以將表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單詞迅速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同學們在答題時提高解題的準確率。其中以關鍵詞爲主,例如在聽到size和wear時,可以判斷對話可能發生在服裝店;聽到stamp時可以判斷對話可能發生在郵局。

第三:查漏補缺,嚴防遺漏

同學們在聽第二遍錄音時,應該進行查漏補缺,即在進一步理解全文、把握細節的基礎上,特別注意第一次沒有聽清楚

或沒有理解的地方,驗證一下自己在第一次有沒有誤聽或漏聽的信息。

如果感到有誤聽、漏聽的地方,應結合試題選項和短文內容驗證一下。如確實誤聽、漏聽,應該立即修改,否則錄音結束之後就失去了解題的依據。

第四:解題複查,高分穩拿

其實很多時候只要同學門認真聽錄音就能夠準確作答,只是有一小部分不能直接聽到答案,在無法直接做出選擇時,應進行邏輯推理,必要時可以將答案全部寫在紙上,根據內容進行推理。

總而言之,抓住試聽讀題、初聽、再聽和解題這四步,認真、冷靜對待,就一定能做好聽力、穩拿高分。

你可以閱讀以下精彩內容:

有什麼好聽的英文歌

新視野大學英語2答案

國家地理紀錄片

外貿英語

老友記第七季

blowing in the wind

西瓜英語

夢工廠動畫電影大全

桃子的英文

  提高英語聽力的攻略:練英語聽力怎樣才能事半功倍

在外籍教師眼裏,中國人學習英語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裏?今天,我們不妨來聽聽EF專家爲我們指點迷津。

句子比單詞重要。中國人學英語,最常用的方法是背單詞,甚至有人以能背出一本詞典爲榮,但是詞典上的解釋是死的,語言的運用卻是活的,機械的理解會造成很大的誤解。詞典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語境。可以說,單詞沒有多少實際運用的價值,機械記憶的單詞量再大,也不會真正提高你的外語水平。要養成背誦句子的好習慣,因爲句子中既包含了發音規則,又有語法內容,還能表明某個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特定含義。

不要學“古董英語”。任何語言都是活的,每天都會發展,學習陳舊的語言毫無新鮮感,而且基本無處可用。不鮮活、不入時、不風趣幽默的語言不是我們要學的語言,多讀外文報紙、多看原版影視作品纔會有助於補充新詞彙。

很多人以爲,把單詞拆成一個個字母背熟就可以正確地拼寫出來,其實,科學的方法是把讀音、拼寫和用法融爲一體,同步進行,眼口手腦並用,並把它應用到句子裏面去理解。

聽不懂也要聽。練習聽力時,許多人抱怨聽不懂,因而喪失了聽的樂趣,往往半途而廢。其實,即使聽不懂也是一種學習,只不過你自己覺察不到而已。雖然暫時聽不懂,但你的耳膜已經開始嘗試着適應一種新的語言發音,你的大腦在調整頻率,準備接受一種新的信息代碼,這本身就是一次飛躍。

所以切記:聽不懂時,你也在進步。

練習聽力,要充分利用心理學上的無意注意,只要一有時間,就要打開錄音機播放外語磁帶,使自己處於外語的語言環境中,也許你沒聽清楚說些什麼,這不要緊,你可以隨便做其他事情,不用去有意聽,只要你的周圍有外語環境的發音,你的聽力就會提高。

敢於開口學英語很重要的一點是用來和他人交流,但開口難也是中國人學英語的一大特點。

問題出在以下幾點:

>>一是有些人把是否看懂當成學習的標準。拿到一本口語教材,翻開幾頁一看,都看懂了,就認爲太簡單了,對自己不合適。其實,練習口語的教材,內容肯定不會難,否則沒法操練。看懂不等於會說,把這些你已經學會的東西流利地表達出來,纔是口語教材最主要的目標。

>>二是千萬不要用漢字來記英語發音。學習一門外語如果發音不過關,始終不會真正掌握一門外語,而且最大的害處是不利於培養對外語的興趣,影響下一步學習。現在有人把用漢語發音標註英語,比如把“goodbye”記作“古得拜”,甚至把這種做法作爲成果出版,這樣做肯定後患無窮。

>>不敢開口的第三點是怕語法有錯。沒有具體問題,一般不要去讀語法書。超前學習語法,會使你如墜雲裏霧裏,喪失學習外語的樂趣和信心。

而且,語法好比游泳理論,對於沒有下過水的人來說,游泳理論是用處不大的。同樣,對於語言實踐不夠豐富的初學者,直接學習語法的用處不是很大。所以,一定要結合語言實踐來理解語法,語法是學會語言後的一種理論思考。學語言不存在對錯,只要能說出來,意思讓人家明白就可以了,不用費盡心機考慮用什麼句型,只要能選準一個單詞就行。

學口語最好的辦法,不是做習題,不是背誦,也不是看語法書,而是反覆高聲朗讀課文,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培養自己的語感,只有具備了語感,才能在做習題時不假思索、下意識地寫出正確答案。而且,當你熟練朗讀幾十篇課文後,很多常用句子會不自覺地脫口而出,所謂的“用外語思維階段”就會悄然而至。

"盯住"一套教材。現在市場上學英語的材料鋪天蓋地,這給了大家更多的選擇餘地,但處理不好也會帶來不良後果———今天用這個教材、明天換另一種,學習便失去了系統性。正確的做法是選中一套教材,以它爲主,其餘材料都作爲補充。

還有,目前市面上不少考試材料都以“真題”爲賣點,不少考生把希望寄託於做“真題”上,以爲這樣就能通過考試。其實,很多正規的考試取材十分廣泛,經過了嚴格的難度論證,使用過的材料絕不可能二度使用。

面對這樣的考試,僅僅以做題備戰顯然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做題只能起到幫助考生了解題型的作用……對考生來說,語言能力的提高才是關鍵。

不要頻繁更換學校不要盲目崇拜外語學院,這些學院確實有很長的歷史和經驗豐富的老師,但是有時也有侷限性,教材陳舊、觀念陳舊、方法陳舊是他們的通病和致命缺點。

學習英語沒有“速成”之說。學好英語也沒有捷徑,只有方法的好壞。

比如記英語單詞,低着頭拼命默寫就不是一個好辦法。好的方法是大聲朗讀,反覆訓練發音器官和耳朵,把聲音銘刻在腦子裏。這樣既可以提高聽力,又可以改進口語發音,還記了單詞。默寫只是訓練了眼睛和手,可是它們不能替你聽和說。這就是好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差別,好學校通過學習方法的訓練,能讓學員在最短的時間裏得到提高,但這還是需要學員的付出和努力的。不要期望高學費能回報顯著的學習效果,付出比較高的學費並不意味着不要學習。

  提高英語聽力的攻略:爲什麼跟不上錄音的速度

聽不懂英語,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指聽不懂快速的英語。只要把我們聽不懂的部分用慢速的方式再向我們呈現一遍,我們很可能就聽懂了。如果還是聽不懂,就用更慢速的方式呈現。慢到什麼程度呢?慢到能夠聽懂。

從理論上說,只要我們能讀得懂,我們就一定能聽得懂。我們讀得懂而聽不懂的原因,可以說就是因爲跟不上速度,反應不過來。

既然速度對聽力有着如此大的影響,那麼有沒有辦法來加快我們對快速聽力材料的反應呢?

速度快慢都是相對的。一方面,越是快速的材料我們就越聽不懂;另一方面,越是聽不懂,我們就越覺得所聽到的材料速度快。

聽力訓練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有一種方法不僅幾乎適合所有人,而且事半功倍。這種方法叫做“默跟法”。

什麼是默跟法呢?默跟法就是聽到任何英語,不管是快的還是慢的,不管是難的還是容易的,都要邊聽邊努力爭取緊緊跟住我們聽到的每一個字。所謂默跟,就是默不作聲地跟着。不要小看這個默跟,這種腦力或者意念方面的持之以恆,在效果上遠比閱讀強得多。

我們提倡默跟而不是出聲或者大聲地跟,並不是怕聲音會影響別人,而是因爲“默”字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默”是一種境界,從大聲朗讀和默讀的區別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默跟的力量。我們爲什麼有時候要默讀呢?原因主要不是怕影響別人,或者怕自己累着,而是在默讀中能夠集中精神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理解、記憶或分析等

信息處理過程;而在大聲朗讀時,難免要爲自己的發音、別人(如果有人在場)的評價等而分心,不能專注於所讀內容的本身。在古代私塾中,那些整天捧着書搖頭晃腦大聲讀的學童大多不知道自己在讀什麼。

默跟法的精髓在於一個“跟”字。大多數同學都會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但這句話用在聽力訓練上,特別是練習快速材料時,就很容易被表面化地理解。有的同學想只要每時每刻耳機不離耳,正宗的 VOA、BBC 或者原版全真託福聽力題不絕於耳,還怕沒有突破聽力難關的一天?不幸的是,在這樣的人當中,英語聽力裹足不前、聽力部分永遠無法跨越 600 分大關的人真是比比皆是。

這是爲什麼呢?原因很簡單:有耳無心。別看我們的周圍有很多人練聽力的架勢擺得很嚇人,各種音響設備和光盤磁帶也多得嚇人,但如果他沒有達到“默跟”這種境界,他真的就是聽了也白聽。要知道,我們畢竟不是生長在英語國家,哪裏能只要不停地把英語往耳朵裏灌就能變成自己的?

比起英語口語和寫作,英語聽力訓練是非常被動的。聽懂了就是聽懂了,沒聽不懂就是沒聽不懂,沒有半點可發揮的。但這種看似被動的技能卻應該以非常主動的方式去訓練,那就是:不能被動地把聽力材料灌入自己的耳朵,而是要主動地把聽力材料注入自己的大腦。要實現這一主動,最好的方法就是默跟。

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可以採用不同的默跟目標。

默跟目標有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密度,也就是那麼多的字詞能夠跟得上多少的問題。基礎好的同學可以逐字地跟,所謂逐字地跟就是將聽到的每個字從腦海裏過一邊。基礎差一些的同學,可以跳過一些字,逐句逐句地跟。這種跳着的跟和不跟是有天壤之別的。只要頭腦意念中有個目標,努力地牢牢地跟着所聽到的東西,就達到了訓練的效果。這裏所說的“努力”是指不管實際上我們能夠跟多少,能不能跟上,但只要我們在聽的時候時刻努力就足夠了。

默跟目標中的第二個維度是層次,高層次的默跟是跟語義,就是在聽到每一個字詞句的時候頭腦裏就隨之閃過相應的表象。例如當聽到:I’ve had my apartment redecorated 時,不僅要明白聽到的redecorate 這個詞的音,而且要在頭腦裏形成redecorate 的表象。這樣就會對所聽到的材料有較深的理解。這種表象形成的最好例子就是在聽 direction 的時候。例如:

A: Excuse me,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B: Go straight ahead. Turn right at the first traffic light into Queens Avenue. Then keep goingahead until you see a KFC outlet on your left side. The post office is behind the KFC restaurant...

有的人聽到這些問路的材料,很是不以爲然, 以爲這裏面沒有什麼難懂 的內容,所以聽起來就好似蜻蜓點水,不怎麼投入心思。其實不然,像這樣的段落,對於我們訓練在聽的時候形成認知地圖就非常奏效。什麼叫認知地圖呢?就是我們聽了這些材料,不用到實地,也不用拿來一張地圖,在我們的腦海裏就已形成了一幅清晰的地圖。這樣,如果聽過材料後讓我們回答問題,我們還怕有什麼問題無法對付嗎?

如果英語聽力基礎較差,一時無法顧及到意義,我們就先來低層次的默跟——

跟語音。跟語音也並不輕鬆,像前面這段問路的話中,雖然我們的大腦來不及反應到底怎樣去找到post office,但要爭取把問答雙方所說的每個字聽得真真切切。Go -straight -ahead. Turn -right -at-the -first -traffic -light -into –Queens -Avenue. Then -keep -going -ahead -until -you -see -a -KFC -outlet –on -your -left -side. The -post-office -is -behind -the -KFC -restaurant... 這樣,等我們跟語音不成問題了,就可以把同樣的聽力材料拿來從頭再聽,但這次的層次就提高到默跟語義了。

這樣,聽的過程纔算是實實在在,纔會有效果。

跟讀法能夠幫助我們完成從學過的英語知識到聽力速度的提高之間的跨越。那麼這種跟讀法和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有什麼關係呢?這裏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儘量跟讀學過的英語內容,最好是跟讀我們教科書中的內容。

別以爲教科書中的內容我們都已經耳熟能詳,其實不然。由於我們的英語教學多年來比較注重閱讀和語法,在聽力方面比較薄弱,相信把我們學過的課文用較快的語速讀出,大家聽起來也還是能夠過癮的,能夠起到訓練的效果。

跟讀熟悉的內容更加有利於提高聽力速度。速度問題完全是一種對英語語音和語義的接收習慣問題。如果聽到的內容自身比較熟悉,我們就會在跟讀時把重點放在對英語語音語義的領會和把握,進而形成一種接收習慣。相反,如果聽到的內容比較陌生,在跟讀時就容易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形,雖然努力做到耳到心也到,但心卻沒有用到培養聽力習慣上,而會攪進對新信息的理解認知上。雖然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生活當中是無法迴避的,但在我們進行自我訓練的時候,卻可以有意挑選熟悉的內容,迴避陌生內容。

除了利用製作好的錄音資料,另外一條簡單便捷的方法就是自己錄音。根據自己的需要,用較快的語速錄下英語教材中的課文,然後用這些錄下的課文訓練自己的默跟能力。還有一條更加簡單便捷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練習英語聽力的合作者,一個人朗讀,一個人默跟,然後交換角色。兩人不斷加快閱讀的速度,這樣彼此跟讀的技能也就能隨之提高。

在大量的默跟訓練後,就會自然而然跟得上說話人的節奏,不知不覺地能夠聽懂快速的材料。驀然回首,你會發現以前覺得很快的材料原來並不是很快。

以上是本站小編整理所得,歡迎大家閱讀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