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口語英語 > 口語英語學習材料 > 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837期:柴靜自費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關注與爭議並存

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837期:柴靜自費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關注與爭議並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79K 次

【背景】

離開央視休整一年的著名調查記者柴靜,帶着自己的公益作品《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登陸優酷頭條,重回公衆視線。這部由柴靜、優酷、人民網聯合首發的節目有100多分鐘,上線1天的點擊量已破599萬,被點贊6萬多次。

【新聞】

請看《中國日報》的報道

A former celebrity TV presenter has released a self-funded documentary about smog, inspired by her sick daughter.
前著名電視主持人在女兒的激勵下發布自費拍攝的霧霾紀錄片。

【講解】

documentary about smog是霧霾紀錄片。
自離職央視後,沉寂許久的知名記者、主持人(TV presenter)柴靜昨日攜個人視頻新作 《穹頂之下》(Under the Dome)宣告歸來,聚焦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柴靜離開央視後就專心照顧女兒(focus on taking care of her daughter),她女兒在其懷孕期間就被診斷(be diagnosed with)患有良性腫瘤(tumor),一出生便進行了手術。
柴靜希望這部長達103分鐘的紀錄片能回答這些問題:霧霾是什麼(what is smog)?從哪兒來(where does it come from)?該怎麼辦(what to do about it)?
爲了完成這些調查,柴靜走訪了多個污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並奔波於中國、美國、英國尋求空氣污染治理air pollution control)的教訓與經驗(lessons and experiences)全片深入淺出地向觀衆講解了霧霾的危害(harm)、產生原因、治理困難以及經驗教訓等等,也解釋了國內不少城市霧霾的現狀。
紀錄片上線後獲得了多方讚揚,新任環保部部長(ministe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陳吉寧表示,他昨晚認真地看了柴靜的紀錄片,今天一早就給她發短信,對她表示感謝(express his appreciation )。感謝她喚起了公衆對環境問題的重視(attach importance to,重視……)。
但是這部紀錄片同樣爭議(controversial)不斷,關於嬰兒的橋段最先引起不滿。嬰兒的腫瘤病和霧霾到底有無關係(whether a disease suffered by her young daughter was directly caused by smog),紀錄片是否煽情過度失去客觀態度(objective attitude)等等。

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837期:柴靜自費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關注與爭議並存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 1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988期:大衆點評與美團網宣佈合併 將實施聯席CEO制
  • 2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289期:韓亞失事航班最後7秒記錄曝光
  • 3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327期:北京最牛樓頂別墅開拆
  • 4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1243期:1606枚《天下菊花》郵票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 5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371期:三文魚並非健腦佳品
  • 6《穹頂之下》經典臺詞
  • 7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2120期:豐巢事件最新進展 風波主角致歉並將免費時長延至18小時
  • 8柴靜《穹頂之下》的觀後感
  • 9柴靜《穹頂之下》演講稿精彩片段
  • 10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2275期:上海辦健身卡將有7天"冷靜期"
  • 11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86期:"消費物價指數"怎麼說?
  • 12我們該拿霧霾怎麼辦——觀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有感900字
  • 13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789期:聯名驅逐艾滋男童被指策劃 爲引發社會關注
  • 14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1736期:重慶公交墜江原因公佈 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互毆
  • 15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1027期:微博批女子地鐵哺乳引爭議 當事官微致歉
  • 16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1558期:7歲男孩做瑜伽教練 掙下十幾萬存款
  • 17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445期:北車首批抗霧霾火車頭交付
  • 18柴靜《穹頂之下》紀錄片觀後感
  • 19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935期:少數航班超強颱風中繼續飛行引爭議
  • 20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320期:75.1%年輕人認同容貌與競爭力有必然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