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淺談老水手的心理歷程—《苦舟子詠》讀後感論文

淺談老水手的心理歷程—《苦舟子詠》讀後感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失樂園》是當代日本著名小說家渡邊淳一的小說作品。作品講述的是一場悲劇性的婚外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都市生活和當代日本人的種種心態。作品情節生動曲折,真切感人,文字優美。本書在日本出版後曾長期雄踞暢銷書排行榜榜首,改編成同名電影和電視劇上演後家喻戶曉。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老水手的心理歷程—《苦舟子詠》讀後感相關論文。僅供大家參考!

ing-bottom: 96.56%;">淺談老水手的心理歷程—《苦舟子詠》讀後感論文

  淺談老水手的心理歷程—《苦舟子詠》讀後感全文如下:

 [摘要]:《苦舟子詠》是英國19世紀湖畔派詩人柯勒律治的一首長詩。全詩是一個充滿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故事。全詩探索人生的罪與罰問題,詩人把熱愛宇宙的萬物泛神論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結合起來,宣傳仁愛和基督教的贖罪思想。詩中的水手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細緻入微,水手殺掉信天翁表示他拒絕社會給他的禮物,他除掉了深愛自己並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對這個世界的感情,最後水手內心發生轉變,以新的態度對待自然,爲此他才得以解脫出來。

 [關鍵詞]:老水手;道德;內疚;痛苦;贖罪

Abstract: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is one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masterpieces. It is a long poem, telling a story in the form of ballads poem can be approached as a dream voyage to another realm, as a story of sin and expatiation, or as the quiet essen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lienated isolated modern individual.

  一、作者簡介

塞繆爾·泰勒·柯爾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生於英格蘭西南部德文郡一個鄉鎮牧師的家庭。9歲喪父,被送往倫敦基督慈幼學校上學,熟讀希臘、羅馬文學。19歲入劍橋大學,與騷塞相識。當時兩人都同情法國革命,但又都害怕革命暴力,於是設想去美洲建立烏托邦社會。計劃失敗後柯爾律治移居英格蘭部西部湖區,致力於寫詩,並與華茲華斯結成密友。他憎惡資本主義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錢關係,於是遠離城市,隱居於昆布蘭湖區,寄情山水或緬懷中世紀的宗法社會。他們創作出歌頌大自然的或美化宗法制農村生活方式的詩篇,以抵制醜惡的資本主義現實。因此被稱爲“湖畔派詩人”。

1798年,兩人合作出版著名的《抒情歌謠集》。同年他與華茲華斯兄妹到德國留學,被康德的哲學和耶拿派的詩歌理論和創作所吸引。回國後繼續居住於湖區,與華茲華斯保持往來。柯爾律治年青時代即患有風溼痛等多種疾病。爲求鎮痛他長期服食鴉片竟至上癮,故健康大受損害。

晚年他貧病交加,1834年7月25日逝世於海格特。柯爾律治的作品以真的細節描繪超自然的神祕事物,令人甘願暫時不去考慮普通情理而信以爲真,並在領略到一種怪異的美的同時獲得教益或良知的覺醒。柯爾律治的創作實踐和理論建設,不僅影響過他的同時代人,也影響了包括和他政治態度相左的拜倫、雪萊和濟慈,而且,對於時至今日的詩歌藝術探索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他在英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是浪漫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

  二、《苦舟子詠》簡介

《苦舟子詠》是柯爾律治唯一一部完整的長詩。這部長625行的敘事謠曲是一個神祕恐怖的浪漫故事:一名老水手對一個赴結婚宴的客人講述了他自己的可怕的故事。客人想走開,趕快去赴宴,卻爲老水手眼中的特殊表情所吸引住,不得不站在那裏把這個故事聽完了。老水手和同伴們坐了一艘船出海去。一路上很平安。然後遇到了一陣暴風,暴風過後,這位水手卻無端地射殺一隻了航海者認爲好運象徵的信天翁。

因此,厄運又降臨了。船駛進靜海中,那裏沒有風也沒有浪;太陽如火如荼地照耀着。海水綠綠地滿載着腐物。船停在那裏不動,老水手被視爲這次厄運的造因者。水手們都渴得要死去,彷彿有一隻船要駛進救他們卻又消失不見了。那是一隻幻船,水手們一個個都死在甲板上,每個死者的眼光都註定在這位殺死信天翁的水手身上。全船的人,只有他沒有死。後來,他對於自所做的惡罪覺得悔恨。於是天使們可憐他的悲苦,使死屍們站了起來,仍去做水手們的職務。他們開上了帆。雖然沒有風,船卻漸漸地移動。於是,這船一直駛到了老水手的故鄉。一個領航者離了海岸,出來迎接。但在他到這船之前,它卻突然地沉下了,留下了這位老水手在海波中與死神掙扎着。他被領航者所救。後來,他一想起那時受的言之不盡的痛苦,便不能忍。他的心在體內燒着,一直到了把這可怕的故事說了出來,方纔覺得舒服。

  三、分析老水手的心理歷程

“自由、平等、博愛”是資產階級道德重要規範。“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提出來的。它既是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又是資產階級道德的重要內容。這一口號的提出不僅在政治上曾經起過推動歷史進步的作用,而且在人類道德發展史上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爲它否定了人身依附關係,肯定了人身自由;否定了等級特權,肯定了人的平等;否定了把人不當人的非人道主義的博愛思想。

一句話,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以及個人對幸福的追求。所以,它對個性的張揚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對人們掙脫禁慾主義、矇昧主義、等級主義的枷鎖都起到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西方基督教的萬物泛神論主張神無處不在,萬物都是神的表象。這種主張認爲:上帝就等於萬事萬物;任何個別事物就是上帝;世上的事物實際上都是虛無的。 在這兩種思想的支配下,作者把信天翁認爲是基督教的使徒。老水手無端地射死了信天翁,表示他拒絕社會給他的禮物,他除掉了深愛自己並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對這個世界的感情。老水手違反上天的指意,違反自然規律,射死了無辜的信天翁,必然要受到懲罰。於是,災難來了:風停了,船無法前進,陽光酷熱,水手們口乾舌燥。這時候,有人指責老水手——“你怎敢放肆,將神鳥射死!是它引來了南風。”此時,老水手開始意識到自己行爲的錯誤。於是,他開始不斷地感到內疚。

心理學認爲,在道德情感系統中,羞恥感是其中的一個元素。畢達哥拉斯要求人們對自己言行進行反省以後,就應該在內心裏對卑劣的行爲感到羞恥、悲哀和恐懼;對善良行爲感到欣喜。沙莆慈伯利認爲,道德上的善惡主要取決於感情繫統中的羞恥感。他說:“凡出自不公正的情感所作的,就是不義惡行和過失;如果情感公正、健全、良好,並且情感的內容有益於社會,而且還是以有益於社會方式施行,或有所感動,這就必定在任何行動中構成我們所說的公平和正直。”不義、惡行和過失將引起人們的羞恥感。羞恥感是個人的自我道德意識的一種表現,表示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爲、動機和道德品質的譴責時的內心體驗。

良心是羞恥感的的主要作用機制,常表現出焦慮、羞愧和內疚等情緒。道德焦慮是一種複合情緒。其中,痛苦和畏懼是主要構成“因子”。但它僅以避免外在處罰爲目的,是低級形式的羞恥感,可又是羞恥感發生的基礎。那麼,羞恥感的真正作用是什麼?是內疚,只有內疚纔是高度的主體意識的產物,它激活潛在的思維和力量,專注與對過失的懊悔和追悔的行爲,促進個體的心理成熟。如果個體內疚匱乏,那他將對道德不屑一顧,達不到“有羞知格”的認識。

同時,羞恥感要以自尊爲前提,一個沒有自尊的人是不會知恥的,更不會自責。自尊體現了對自我社會話的切近,沒有自尊的防衛,就不可能有自責的意識和行爲的發生。老水手對自己的不道德行爲知恥,慚愧和悔恨。老水手真是由於良心發現才深感自己行爲的錯誤,於是惶惶終日,不斷自責自己。

事態進一步發展,在他懺悔和祈禱下掛在脖子下的鳥掉下來了,但是同行的水手都因爲缺水而一個個地死去,只有老水手一個人活着。這似乎是上帝對他的又一個懲罰。他一方面覺得自己的罪行深重,導致了其他水手的死亡——痛苦;另一方面在茫茫大海中,一條船上就他孤零零的一個人——恐懼。於是他的內心又經歷了一場痛苦與恐懼的考驗。良心是每個人自身內部的道德評析,是自己對自己行爲道德價值的認識、認知、判斷、態度、感情、體驗、意向、意志、動機等一切心理反應活動。老水手不斷對自己驚醒良心譴責。良心的基本因素是感情,感情是對需要的體驗,是心理的動力因素。它一方面產生良心的認知因素,推動自己去判斷自己行爲的道德價值;另一方面則產生良心意志因素,推動自己做出改過遷善的選擇。在行爲過後,良心對行爲的後果有影響和評價作用。對於履行了道德義務併產生了好後果的影響和行爲,它便於進行自我譴責,使人感到內疚、慚愧和悔恨。這種自我譴責,往往能形成一種力量,促使人們改正自己的行爲。

後來,老水手虔誠地祈求海蛇破開魔法,他才獲救得以回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在生活中不免發生道德過失。道德反省就是通過對道德過失的追悔,從而激勵人們採用新的道德行爲去補救已經釀成的道德不幸,並且通過對道德過失的覺醒爲將要開始的道德行爲提供羅盤。道德反省的實質在於主體對自己已作的道德選擇進行批判性的分析,是在主體已經體驗到自己的道德行爲存在着過失的情況下,從而進行的對自己內心的深刻反思。通過反思,要爲今後的行爲提供新的路線和方案,明白來者可追,逝者可補。在今後的行動過程中,要用千倍的補償替代原有的損失;通過反思,主體對自我發展和自我需要與社會道德的系統會領悟得更加深刻。

故事的最後,老水手回到了家。於是出現了開篇的那一幕:他極力拉住去赴婚宴的人,讓他們聽他講這個離奇的故事——他想尋找聽衆,承認自己的錯誤,說出自己的故事,解除內心的痛苦——贖罪。儘管老水手已經虔誠懺悔,但還是有種負罪感難以釋懷,於是他渴望被人理解,宣泄出來以排除內心的痛苦。生活也是這樣,當我們遇到困難、痛苦的時候,不要封閉自己,找一個忠實的聽衆,把自己的苦惱說給他聽。這是一種釋放壓力的好方法。

總之,柯爾律治的這首詩歌以神祕、怪誕著稱,其中的心理描寫可謂是典範!詩歌探討了罪與罰、善與惡,生與死等哲學問題,宣傳了一切生物皆上帝聽造的教義。但詩歌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故事本身或它所包含的哲理上,而在以造型藝術的精確性和音樂的流動感爲讀者創造了一幅幅神奇的海洋畫面:時而風平浪靜,沉寂安寧;時而風暴驟起,一片喧囂。在寫作此詩時,柯爾律治並不熟悉大海,但他能憑藉想象,使真實的情形與幻想的景象互相交織,把平凡的細節與詩意的象徵融爲一體,充分顯示了瑰麗奇特的想象能力。在詩藝上,長詩將英國民歌的自由與古典文人詩的謹嚴冶於一爐,煉就出適合表達浪漫主義情緒的活潑自然的詩體,而長詩的音韻與節奏之美,也表現了詩人能讓文字進行歌唱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