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高中英語 > 高中英語優秀教案設計案例

高中英語優秀教案設計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K 次

教案是老師進行教學的重要道具,對教學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把控教學節奏。有了教案,老師可以更好地進行教學,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優秀的教案設計對老師的幫助是非常大的,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優秀的教案設計,供大家參考。

高中英語優秀教案設計案例

高中英語教案範文

本單元通過學習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並改編成短劇形式的課文,學生能初步瞭解作者的風格。學生應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排演這個短劇。通過對話課的學習與操練,學生接觸表示堅持個人意見的常用語句,並要求學生運用到實際會話中。學習並初步掌握as if和no matter引導讓步狀語從句的用法。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單詞

run, choice, note, change, fool, order, pleasant, right, assistant, customer, foolish, insist, tailor depend, favo(u)r , apologize, excited

2.詞組

shop assistant, a clothes shop, give back, or else, change…for …, in the sun, try on, depend on, take place, get off, put on, drop in, once upon a time, do up, in fact, keep back, play the part of, next to

3.交際用語

There seems to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I would like you to change this blouse.

You sold me a blouse that I can’t use any more.

I am afraid I can’t do that right now.

Why can’t you do something about it?

Is anything the matter?

4.語法

學習as if和no matter的用法。

教學建議

課文建議

在Lesson 38課,建議教師應組織學生1)以節目的形式演出這段對話。2)教師可選取錄像或多媒體形式完成此課的教學任務。3)教師把學生分成三人一組,適當準備一些道具排演本課的最後結局的短劇。4)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能刻畫服裝店老闆人物特徵和心理變化的相關語句。如:There’s a customer, Tod, Will you serve him? / No matter what he is wearing , Tod, just show him the cheapest./Come, come. Get him his change, Tod..

對話分析

本單元對話是講述在服裝店調換衣服的經過,學生對其內容較易理解,但一些新單詞的用法應掌握,如:customer, run, insist, change…for…。本課中也提供了給學生做相應對話的練習,如:A pair of trousers, A radio的口語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e的用法

1)serve(sb.) as sth.表示“爲(某人)工作,(尤指)當傭人”。

He served as a gardener and chauffeur.他做園藝工人兼司機。

2)serve還可表示“供職,服役”。

He has served his country well.他爲國盡職。

3)serve sb. (with sth.). 表示“將(飯菜)端上桌。”

Four waiters served lunch for us.有四位服務員招待我們吃午飯。

4)serve 還可用於“(在商店等處)接待(顧客)或爲顧客取貨物”的意思中。

Are you being served?有售貨員接待您嗎?

He served some sweets to the children.他爲孩子們拿來了他們想要的糖。

5)serve 還指“(一份飯)夠……”。

This packet of soup serves two.這包湯料夠兩個人食用。

e的用法

1)judge用作動詞,表示作“斷定,估計,認爲”解。其後可帶賓語從句,也可帶不定式或形容詞、名詞等引導的賓補成分。

We judge that they have finished.我們估計他們已經幹完了。

We judge them to have finished.我們估計他們已經幹完了。

She judged him about fifty.她估計他在五十歲左右。

The committee judged it better to start the investigation at once.委員會認爲最好立即開始此項調查。

From his letter, we judged his visit to China a great success.從他的來信判斷他對中國的訪問非常成功。

2)judge用作“判斷,斷定”解時,還可接wh—分句或wh—加不定式結構。

I can’t judge whether she was right or wrong.我不能斷定她是對還是錯。

3)judge還可表示“評判,評價”,可說judge sb. / sth.

Don’t judge a man by his looks.勿以貌取人。

4)Judging by / from…(從……來看,據……來判斷)是慣用短語,可用來引導獨立分句。

Judging from his looks ,he may be sick.從外表看,他或許生病了。

Judging by his accent, he must be from Guangdong.聽口音,他準是個廣東人。

off的用法

1)get off意爲“脫下”。

It’s rather hot today, we must get off the jacket.今天太熱了,我們必須脫下夾克衫。

2)注意:get off還可作“下車”;“離開”;“出發”;“起飛”解。

As soon as I got off the bus, I started for the village on foot. 我一下公共汽車,就開始步行到村裏去。

We must get off at once or we' II be late我們必須馬上走,否則要遲到了。

We got off immediately after breakfast.我們一吃過早飯就出發了。

The plane got off on time. 飛機準時起飛。

r的用法

1)in favor (of )表示“贊成、主張”,常用作表語或後置定語。

The students were in favor of reform. 學生贊成改革。

2)do sb. a favor或do a favor for sb. 是個正式的禮貌用語,意思是  “給某人以恩惠,幫某人的忙”。

Would you do me a favor? 幫我一下好嗎?

Do me a favor by turning off the radio. 幫我把收音機關掉。

Do me the favor to come. 務請光臨。

注:do sb. a favor後接of doing 或不定式時,應將不定冠詞a改爲定冠詞the。

down的用法

1)意爲“寫下;記下”。

Put down your name and your telephone number.寫下你的名字和電話號碼。

Put this down in your notebook for future reference.這點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供今後參考。

2)可作“鎮壓;撲滅”。

The fire was finally put down by the firemen.大火最後終於被消防隊員撲滅了。

if的用法

as if 是連詞詞組,作“好像”、“好似”解,引導表語從句,用於下列句型中:

It looks/seems as if ....表示“看起來似乎……”。其中It爲無人稱代詞,本身並無詞義。looks / seems是連繫動詞,as if引出表語從句。

It looks as if it is going to show. 看來,要下雪。

It seemed as if the suit was made to his own measure. 這套衣服看來似乎是按尺寸給他定做的。

除此之處,as if也可以引導方式狀語從句,修飾主句的謂語,此時從句中的謂語動詞常用虛擬語氣。關於這一點,暫可不必向學生交代。

The woman loves the children as if she were their mother.這個婦女愛這些孩子,她好像就是他們的媽媽一樣。

高中英語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①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熟悉“發表看法,提出建議”的口語技能,高中英語教學案例。②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組織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①培養學生篩選局部和整體信息的能力和獨立閱讀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②培養學生質疑意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和信息素養。

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教材內容:本課教學內容是新課標,Canada---The True North 與以往接觸過的介紹國家的文章相比,本課的內容沒有整體介紹加拿大的地理概況和風土人情,而是透過一個旅人的眼睛來看加拿大。相比較而言,這樣的課文難度更大。

教學重點:①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②學生組織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重點突破】任務驅動,層層深入。利用“任務驅動”方法,使學生利用資源自主探究、解決一系列層層深入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作爲問題的精心設計者和疑難問題的點撥者,培養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教學難點:①對課文內容中細節的理解。②對網上各種信息源的比較篩選,及學生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而導致的學習效率問題。【難點突破】 設置情境,循序漸進,層層遞進。設置富有情趣的情境,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探究。循序漸進的設計問題 , 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和協作學習。

三、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策略】:①本節課的教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爲指導,以學生爲中心,以問題爲出發點,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爲學生自主地進行信息加工、知識意義構建、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適時介入,引導、啓發、組織、幫助、促進。②設計創造性思維問題。所謂創造性思維問題即是指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問題。創造性思維問題的設計應遵循這樣幾個原則:題型具有開放性、解題富有挑戰性。

【教法】:①演示法:把製作的課件、動畫等顯示給學生看,便於學生對微觀知識的把握,並從舊知中獲得啓迪,從而解決問題。②評價閱讀法:將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內化而形成的學習成果,在全班學生中展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後續學習熱情。③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問題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並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四、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步:熱身活動:猜單詞。在這個步驟中,我給出兩組前一節課學過的詞,分別讓兩組同學上來猜。所採用的方式類似於《幸運52》:單詞是出現在屏幕上的,其中一個同學背對着屏幕,他是猜者;另一個同學則是解釋者,他要用英語或輔以動作將單詞的意思表現出來。兩組同學之間展開競爭,看誰猜得又快又多。這個活動不僅可以複習上節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令同學們很快融入課堂氛圍。

第二步:讀前活動(一):自由展示。在上這一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的預習任務是介紹你最想去的地方。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學生們自由組成小組,上網查找相關資料,然後對所蒐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最後形成自己的powerpoint展示文件。在課堂上,由本小組的發言代表上來進行展示和介紹。這一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頭戲。

第三步:讀前活動(二):自由交談。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加拿大,你最想看什麼?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what would you expect to see there? 先要求他們在小組內討論,然後再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言,教學反思。

第四步:讀前活動(三):小組討論。經過了前面的大量的有關加拿大的信息的衝擊,你願意用哪三個詞語來描述加拿大?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Why? 請小組代表發言。

第五步:加拿大概況綜述。這一步驟是對上幾個步驟的總結,同時也是教師整合並優化了有關加拿大的各種信息所進行的展示。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加拿大的瞭解,對他們所獲取的知識進行 梳理,也爲下一個步驟展開鋪墊。

第六步:掠讀課文。(first reading)在這個步驟中,我給出了8個問題,讓同學們帶着這8個問題來閱讀課文。讀完後回答問題。

are the cousins not flying direct to the Atlantic coast?

is the continent they are crossing?

is “The True North”?

do many people want to live in Vancouver?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e does wheat grow in Canada?

would ship be able to reach the centre of Canada?

two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anada has.

第七步:精讀課文。(second reading) 在這個步驟中,我給出了5個跟課文內容有關的句子,讓同學們判斷正誤。如果該句是錯的,請給出正確答案。

girls went to Canada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Montreal.

y Lin was going to drive them to Vancouver.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bicycle.

girls looked out the windows and saw Native Indians and cowboys.

der Bay is a port city in the south of Canada, near Toronto.

第八步:複述課文(retelling) 給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彙,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複述課文。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second largest go eastward 5,500/from west to east

here in Vancouver surrounded by ski/sail

第九步:口頭作文(oral practice) 設定一個情境,給出一些關鍵詞彙,讓同學們模仿課文來編一段對話或一篇短文。

Suppose two of your cyber pals in Canada come to visit Shenzhen and you are meeting them at the airport. While you are driving them home, you are telling them something about China and Shenzhen, just as what Danny Lin said in the text.

Work in groups. You are required to present either a short passage or a short dialogue.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third largest go northward from south to north

along the coast theme parks

第十步:作業佈置。要求學生將第九步中的口頭作文寫出來,變成書面作文。

Write down the short passage or the short dialogue that you’ve just worked out.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新課標,我將本節課設計爲競賽、導入、個人探究、互動交流、協作探究和討論及口頭作文等九個步驟。我充分發揮自制網絡課件的優勢,使本節課的內容更加充實,容量更多。既貫通了所要學的知識,又拓展了課外知識,使得本節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更加濃厚 , 積極地自主探究,討論問題熱烈,課堂氣氛活躍!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

一、學生分析

教學對象爲高中三年級學生,智力發展趨於成熟。他們的認知能力比初中階段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漸漸形成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他們學習英語方法由死記硬背轉型向理解型並應用到交際上,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技能和策略,學會把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和興趣聯繫起來。通過任務型課堂活動和學習,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加強,不再認爲英語的課堂學習很枯燥,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成爲課堂的主體,同時也加強了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學生已經完成了高中英語第一個模塊的學習,漸漸習慣了我的教法。雖然一開始他們覺得與初中教學很不相同(初中老師注重手把手式的語法教學),但經過半個學期後,他們適應得很快,而且還取得一定的進步。他們會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於闡述見解,並且從課內知識拓展到課外,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學習資源。不過,本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差距還相當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佈置的任務要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使他們都有所收穫。

二、教材分析

這一課是本單元第一個課時。在上這一節課前並沒有讓他們瞭解太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只是由於這課出現的人名和地方名比較多,我在課前教他們讀了一下。我在備這一課時,發現它的 warming-up部分會花費比較長的時間,於是我沒有采用,而使用了我自己另外準備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對這課的話題作好心理準備,也爲了完成本單元的目標作了鋪墊。我覺得在今後也必須合理使用手中的教材,根據學生水平和教學設計進行整合或增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

三、教學目標

本課爲閱讀課型,主要介紹有關俄羅斯遺失琥珀屋的軼事。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世界文化遺產,學會描述他們的起源、發展和保護等方面的情況。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用不同的形式來讓學生自己歸納,提高閱讀技能。由於這課講述國外文化遺產,學生會感到陌生,爲了引起共鳴,因此要把中外文化遺產結合一起討論。本課目的要使學生學會如何談論文化遺產以及最後形成保護文物的意識。

教學內容大致分爲以下幾個方面:

1.看圖片和聽錄音引入文化遺產這一話題。

2.從網上下載一些琥珀屋圖片並展示給學生看,分辨新舊琥珀屋,給學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於幫助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詞用板書)

3.學生閱讀課文後完成精讀練習。

4.兩人圍繞琥珀屋設計小對話。

6.小結文章,一是找關鍵線索,二是寫作手法。

7.小組討論,包括複述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學生總結自己通過本課學習學到了什麼(達到教學目標--形成保護文物意識)。

四、教學策略

環環相扣,設計緊湊。先利用錄音和圖片引起興趣,然後帶着問題有目的地閱讀文章,通過回答問題掌握細節,知道琥珀屋從形式-失蹤-重建的過程,再從整體上把握它的結構、特色,學習用英語歸納以及複述,最後自己去小結上完這節課的收穫,使他們的掌握閱讀技巧的同時也增加了見識。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會用英語口語判斷別人給出的依據,並給出自己的觀點。

採用多媒體教學,用一些有關文物的精美圖片,引起學生對即將閱讀的文章的興趣,減少陌生感。

課前需要準備中外文物圖片以及對這些圖片簡短的錄音描述。

五、教學過程

(一) warming-up引入

教師用 PowerPoint分別展示三幅圖片以及播放有關的三段介紹錄音,並不需要學生詳細記錄細節,因爲不是聽力課,只是瞭解圖片是什麼地方,位於哪個國家等。

(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1、3爲學生所熟悉的

1. The Pyramids in Egypt

2. Machu Picchu in Peru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然後問問題: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______)引導學生講出 cultural relics這個詞組接着分別說出 cultural relics的定義(學生個人觀點)

(引入部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話題有所瞭解,而且很有興趣瞭解其它文物)

(二) Reading使學生了解Amber Room形成、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1、讓學生解釋文章的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Maybe it's lost)

2、爲了讓學生知道琥珀屋是什麼樣子,幫助理解文章,教師展示多張圖片,新舊琥珀屋對照、外觀、以及裏面擺設的琥珀,金碧輝煌的琥珀屋使學生大開眼界,歎爲觀止,並學會分辨新舊。

3、先給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課文(scanning)。有目的性閱讀是閱讀訓練一種技巧,並且提醒學生不用太多花大多注意力在人名、地名上面,而假設自己正在讀一本偵探小說,集中精力探究事情的發生經過。

4、閱讀後學生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能找到答案)

5、在瞭解細節的基礎上,再次閱讀(skimming)。全班分5個小組,分配任務給每一個組,文章共有5段,每組概括一個段落的大意,而且要求使用不超過3個單詞來概括,既降低了難度又提高了學生歸納能力。

(三) Difficult points

因爲只是閱讀課,語言點不作詳解,是爲下個課時作準備,分別找出 4句難句,讓學生進行解釋,一一說明屬於什麼從句(分別有賓從、狀從、定從、主從)(從句是學生的薄弱環節),爲學生掃除閱讀障礙。

l. Frederic WilliamⅠ,the king of Prussia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to Russian people would have such a strange history.

2. Once it is heated, the amber can be made into any shape.

3. 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

4. There is not doubt that the boxes were then put on a train for Konigsberg .

(四) Summing-up(總結)

學生掌握每段大意後,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結構和特點

1、找出與Amber Room有關的重要線索(3個人物、2個國家、1個組織)

2、分析寫作手法(時間順序及都用了一般過去時描述已發生的事情):讓學生將來進行寫作訓練描述某事經過時,可以模仿這篇文章的手法

(五) Group-work(task)4人小組

學生此時已非常熟悉文章內容及結構,進入用英語進行交際環節

1、複述課文,教師給出一段文字,中間有不少空格,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寫空格(learn how to 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Fill in the blanks:

The Amber Room was made________. Frederick WilliamⅠ________ soon became part of the Czar's winter palace in St.

Petersburg . Later, CatherineⅡ________and she told her artists to________. In September, 1941,the Nazi Germany

army secretly ________. After that,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________. Now Russians and Germans have

________much like the old one.

2、談談自己從中的收穫(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學生都能說出要保護文物(完成本課教學目標)至於怎樣保護,因時間關係留待下個課時再討論。

(六)佈置作業:複習課文及寫一篇如何保護家鄉某一文物的文章。

六、課後反思

教學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一步接一步從閱讀文章表層意思,到探討深層意思,使學生明白文物重要性及要做好保護。例如,先帶着問題讀課文,回答問題,接着概括段意,然後分析句子,(這是表層理解),最後總結全文,通過字面理解使學生達成共識――保護文物,昇華到深層理解。引入部分達到預期效果,沒有用書本上的例子,而自己準備了錄音和圖片作爲引入,時間短且能引起學生興趣及渴望瞭解更多的求知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