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考試 > 爲什麼託福閱讀速度總是提不上來?

爲什麼託福閱讀速度總是提不上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對於託福閱讀速度的提升,可能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小編在這裏爲大家整理了託福閱讀速度提升的方法,大家不妨可以看看,這樣做是不是可以提升。下面就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ing-bottom: 56.25%;">爲什麼託福閱讀速度總是提不上來?

我在英國上學的時候,經常會和歪果仁做group task,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他們的平均閱讀速度比我要快很多。爲什麼呢?於是我拿着這個問題問印度素食女同學Juhi、德國straight-A男生Julien, 還有蘇格蘭悶騷男同學Scott Tully, 他們給了我一模一樣的回答,“We think in English! ”

對於母語非英語的人來講,實在很難做到用英文思考。尤其是學英語初期,在跟native speaker交流時,哪個人不是費勁的把聽到的英文轉換成中文,再用中文思考一遍,翻譯成英文說出去,歪果仁朋友早就用這個時間排隊把喜茶和鮑師傅買好了。在語言學上,這種現象叫做非目標語言自動激活(automatic activation of nontarget language)。簡單來講,就是人在使用第二語言時會不自覺受到第一語言的干擾。那麼可以完全消除母語的干擾麼?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母語干擾是完全可以減少的。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樣的訓練減少干擾,從而提升閱讀速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四篇文章(近期閱讀加試越來越頻繁)。

設想這樣一個場景,我們在翻開一本中文暢銷小說時,可以做到一目十行,但換成英文版就未必做得到。同樣的,英文的期刊文章和英文小說相比,大部分的小說讀起來會更爲費勁一些,因爲期刊中選取的詞組搭配和用法都是偏正式和規範的,和我們在課堂上習得的用法能夠有很大的重疊。但是小說更加追求藝術性,注重語言的優美和節奏,那就必然會涉及到很多隻有土生土長的當地人才能心領神會的一些地道表達和押韻。究其根本,是因爲這些地道的表達和詞彙組合,我們都沒見過呀。

舉個栗子,

Whether Head Start is seen as successful or notdepends on the lens through which one is looking. (TPO31,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這句話讀到後面可能會有同學開始撓頭,lens的中文意思是鏡頭,隱形眼鏡… 把每一個意思代入原文,勉強猜出意思或者根本束手無策。“look through the lens of love” 就相當於“情人眼裏出西施”,閱讀原文裏面這句話的意思是,Head Start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人們看待它的角度。

再來分享我很喜歡的一句話,When looking through the lens of love, we become more gentle with others and ourselves.

我最關心的是,如何加快閱讀速度並保證高正確率?

首先我們要明確,快速一定是在確保讀懂的前提下,而不是機械地快速掃視。如果你的答案是我少讀幾行不就節省了時間,我的意見是看一篇殘缺的文章不會真正幫助你做對題。

通過對被試在做閱讀任務時眼動路徑的研究發現,一行文字的注視點(fixation)越多,用的時間就越長,反之則閱讀時間越短。回到剛纔舉的栗子,某位同學會這樣來看,depends on/the lens/through/which/one/is/looking,而另外一位同學會這樣,depends on the lens through which/one is looking,顯然後一位同學會讀的更快一些,因爲他可能積累過這樣的用法,所以這幾個詞在他眼中是一個意羣,能夠快速識別。所以同學們在訓練閱讀能力的時候,有意識的減少每行的注視點,比如由三個變成兩個,逐漸練習直到自己可以很舒服的養成習慣,速度就會加快。

還有一個好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學習中經常積累英文表達,就是用英英詞典,拋棄百度和有道,畢竟通過上文的栗子,查到一個詞的中文意思有時會讓人更加confusing。推薦一波好用的英英詞典。

丨Reference

GW McConkie, K Rayner. (1975). The Span of the Effective Stimulus During a Fixation in Reading. Attention,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AD Cohen, TA Upton. (2006). Strategies in responding to the new TOEFL reading tasks. 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V Marian, M Spivey. (2003). Competingactivation in bilingu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in-and between-languagecompetition.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