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口譯 > 英語口譯資料 > 中級口譯考試閱卷老師點評漢譯英

中級口譯考試閱卷老師點評漢譯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中級口譯考試閱卷老師點評漢譯英

 本文是2003年9月上海市中級口譯資格證筆譯部分閱卷老師根據考試答題情況對漢譯英部分做的簡要點評,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ing-bottom: 81.09%;">中級口譯考試閱卷老師點評漢譯英
  2003年9月上海市中級口譯資格證第一階段考試,漢譯英的主題是西部大開發。內容是大家都熟悉的,句子結構並不複雜,難度屬中等。原文共172字,現摘錄如下以供參考:

  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西部地區已奠定了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社會保持穩定,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爲西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中國政府堅持實行以擴大內需爲主的發展方針,並把擴大內需與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科技進步、促進對外開放結合起來。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穩步推進,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經濟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筆者隨意抽取了90份答卷,發現大部分考生對原文的理解不成問題.但在英語表達及翻譯技巧的運用等方面暴露了不少問題。下面我們將結合“忠實”與“通順”兩條翻譯標準以及相關的翻譯技巧對本次漢譯英考試答題情況進行評析。

  我們都知道,翻譯就是把原語(source language)的信息用目標語(他target language)傳達出來,是世界上不同語言的人們相互溝通的紐帶和橋樑。在當今信息爆炸的社會裏,翻譯發揮着尤爲重要的作用,目的就是要把原文的信息儘可能正確無誤地用目標語表述出來。譯者的作用是“傳話筒”,也是傳遞信息,所以譯者不能隨意發揮,而只能忠實於原文的意思。可以說,“忠實”是衡量翻譯質量的一個根本標準,也是對譯者的一個起碼要求。不忽略表達上的因素,本次漢譯英考試中,絕大多數的考生基本上達到了這一要求。

  另一方面,僅僅做到“忠實”,並不能保證良好的翻譯質量,我們還要在表達上下工夫。譯文不僅要符合原意,還要通順流暢,符合地道的目標語的語言規範。具體到漢譯英,就是要用地道規範的英文來表述漢語原文的意思。通過對抽查的答卷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約有85%的考生在這方面不合格。具體表現爲:

  ·不會使用正確規範的英語習語,不熟悉常用經濟或政治術語的英語表達法

  如“奠定……基礎”這一短語,竟有90%以上的考生不知道怎樣用英語來表達。很多表達都是自創的,稍好一點的用“build / found / gain / from / have a…basis / foundation”,差一點的把“基礎”翻譯爲“basic”或“base”,更有甚者,“fundamentary”、“basement”等詞也用上了。只有極個別的考生用了“lay the foundation”。還有如“發揮……的優勢”,很多考生也不知如何來表達,大約有不到一半的考生用了“bring…into full play”“give full play to”或“make (full) use of”.有的把二者混用,出現了像“play full use of”這樣奇怪的短語,還有的用了“have a full play”等等。

  另外有一些常用的比較固定的表達,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等,很多考生不知道,就只好生編硬造或者乾脆不譯。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有的譯爲“develop consistently and rapidly”,有的譯爲“successively and rapidly”,有的用了“sustainable and rapid”,稍好一點的用“…rapidly and continuously.只有不到1/3的考生用了“continued / sustained”。再看一下“擴大內需”中“內需”的譯法有“need at home、innerneeds / demand”、“internal need / demand”、“interior need”等等。會用“domestic demand”的考生只有約1/3。“調整經濟結構”的譯法就更多了,如“improvement /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re)adjusting / regulating / changing / rectifying economic structure”等等。雖然說得過去,但總不如“economic restructuring”來得地道。這就提醒考生,平時要多看一點時事英語。如聽聽英語新聞,翻翻英文版的《北京週報》等等,還要注意多多積累。

  ·英語的基本語法和詞彙掌握不夠紮實

  中級口譯考試的主要適應對象是大學英語“四級”水平以上的大專院校學生、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以及具有同等英語水平的其他人員。翻開《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以下稱大綱我們可以看到:“大學英語教學應幫助學生打下紮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而《大綱》對“譯的能力”要求是“能借助詞典將內容熟悉的漢語文字材料譯成英語,譯文達意.無重大語言錯誤,譯速爲每小時300漢字”。

  從本次漢譯英的實際來看,相當一部分考生並沒有達到《大綱》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對一些基本句式、主謂一致以及基本的四級詞彙沒有掌握好。舉例來說,“With the more than two decades rapidly growth…”,在僅僅半句話當中就犯了三個低級錯誤:隨意添加定冠詞,用副詞修飾名詞,所有格錯誤。再看一例:“The social keeps calm,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being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把形容詞“social”作名詞用.被動語態的完成時用錯。類似的錯誤比比皆是。這說明很多考生英語基本功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從另一方面來看,表達實際上更多的是牽涉到漢譯英的翻譯技巧。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地運用一些常用的技巧,如對漢英兩種語言之間在遣詞造句方面的差別瞭解不夠,造成了字對字的硬譯現象。他們不管漢語、英語的句法結構差異,做漢譯英時拿漢語句式去套英語,寫出來的就是所謂的漢語式英語。

  我們以“拆分法”爲例,漢語是“意合”語言。也就是說,漢語重意思而輕形式,所以漢語文章裏往往大量使用逗號;而英語是“形合”語言,在英語裏,凡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就是一個句子。就要用句號。如果做漢英翻譯時不考慮英語句子的語法特徵。而是依照漢語句號爲句子單位來構建英語句子,往往會造成所謂的連寫句或鬆散句。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根據漢語原句所表達的意思,按英語的句子概念,對用了很多逗號的漢語長句進行適當的拆分或“斷句”,而後用英語的語法手段及修辭手段自行造句,把漢語原句的意思忠實通順地再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拆分法”。例如,本次考試的第一句漢語句子,就是一個典型的漢語長句。對於這一句話,翻成英語,可以拆成三句,也可以拆成兩句。如:

  "The rapid development over the